刷锅洗碗收拾桌子,顾卫峰干完就进了自己栖身的小西屋。
说是个小西屋那就真的是很小,本来是用来堆杂物的,李老头捡了他就把他当杂物一起收了,完全放手不管。他自己摆置了一下,好歹腾出来个能睡的地方。屋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两块破门板垫几块砖头铺上破旧褥子就是床,床脚是一个硬纸壳箱子,放着他为数不多的几件衣裳,这就是他住了四年的窝。
好在顾卫峰是个勤快的,把小屋收拾的利索干净,住的倒也舒心。
摸摸填了一肚子空心菜还是空落落的肚子,他再一次无比盼望快点儿长大,到十六他就能自己挣钱发粮票养活自己,再不用李师傅分出口粮给自己。他可以吃饱肚子,还可以孝敬李师傅。打心眼儿里,他把李师傅当成了没用叫出口的爸。
忍不住又想起下午的那颗糖,可真甜啊。
第5章 粮票(捉虫)
今天,顾卫峰早早的就拿着李师傅给的粮票和钱去粮店卖粮,也不知道李师傅是怎么操作的的,每个月都能多领到十斤的粮票,不然根本养不起他这么一个大活人。
别看李老头一个人开着这么一个小小的修理铺,其实他还真不是个体经营,是他们五金厂分拨出来的一个站点儿,李老头可是正儿八经的厂里技术老员工。
他们这个城不大,可自行车不少,车一多出问题的自然也就多了,一些小毛病大家自己摆弄摆弄就能解决,可更多是还得有专业人员来修理,毕竟这就是家里的大件儿,摆弄坏了得心疼死。
可是七几年那会儿谁敢自己抻摊子干,养只鸡都得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可车还是得修啊,五金厂就出了这么个点儿,为广大人民服务,至于为啥让技术最好的李师傅来那就不知道了。
粮店在小城最中心的十字街的东面最尾巴上,这十字街一溜的都是国营单位,前面是国营饭店,国营旅社,百货商店,新华书店;对面是副食品店、肉店、蔬菜店、理发店,个个上面都挂在国营的牌子,不光牌子硬,营业员都牛气得很。
再说这粮店,因为粮店要储存粮食,占地大,街尾很大一块都划到了粮店里,店面不是很大,里面仓库据说大极了。
顾卫峰来的真不算晚,可粮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队,他直接排在队尾等着粮店开门。
人越来越多,长龙没一会儿就排到了很远的地方,大家都拿着几个面口袋,大的装粗粮,小的装白面,还有小米之类的杂粮也要另找口袋装。
顾卫峰这次买的简单,就是白面和玉米面,也没拿那么多的口袋,一大一小完事。
粮店开门了,整条街都热闹了起来,人们仰着脖子看着前面,巴望着能快点儿轮到自己,不少人家都等着米下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