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的确是无家可回;有的则是家里寄予厚望,于是宁愿耗费青春,也不敢回去;有的是想改嫁,可仍在观望;有的是心理怀着期盼,拒绝回去;有的则贪图宫里衣食无忧还有人伺候的生活,不想回去……
妃嫔们观望了几天,才走了几个。
宫人给宣恒毅整理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后宫仍有二百三十三位妃嫔依然选择留下。
这些妃嫔宣恒毅都还没见过几个,原想着这些留着给母后解闷也好,可是两百多个妃嫔,每位妃嫔都需要配置四到八个宫人伺候,那他得白养多少闲人,而且,子竹见到能高兴?
于是宣恒毅又颁布了第三条赦令,因地方高官回京述职,谈及多个男人人到中年,都未能娶亲,皆因奢靡成风,大多妻妾成群,哥儿少而不均。于是圣上以身表率,入宫超过三年且从未承宠过的,都一律送回。送足够的钱银,让无家可归的可以用来置办院子,不再耽误他们的年华,特许能自由婚嫁,或者出家。
这么一来,后宫人数直接被强制缩了一半,还剩下一百来人。
本来第二条赦令出来,大家都不愿意走,可是第三天赦令出来,这意思都很明显了,皇帝都没召寝过谁,这不摆明是要遣散后妃!
识趣的不哭不闹找娘家人接走了,还能拿一笔银子改嫁,不再在深宫之中虚度时日;不识趣的找太后哭,找娘家哭;更不识趣的,甚至不顾宫规,妄图在半路拦住宣恒毅,或者夜闯乾清宫,诉说都是同村的情谊,不能弃之不顾。这些都按宫规处置了,最轻的都是打一顿再赶出去,闹个没脸。
有的妃嫔找娘家人哭,反而被骂没用,超过三年都没承过宠,这岂不是被陛下白养了好多年?陛下能遣散那是仁慈!不遣散就在冷宫里哭到死都没人知道。
有的官员则上奏上去,说皇帝这样做不妥,历史上所有帝王都没有遣散后妃的先例;有的官员表示这样会显得国库空虚,连几百个妃嫔都养不起,会被其他国家嘲笑;有的官员不敢在宣恒毅面前指责他,只是逢人就叹气,说宣恒毅看上他家的哥儿要了去,等待年老色衰就不要了赶出宫来,可悲可叹,他家哥儿就这么给毁了一辈子;更有的官员怀疑此事与皇后有关,指责未来皇后不够贤惠大度,未来皇后是迷惑圣君,让圣君做出没有脸面的事。
然后太后就出来辟谣了。
说宣恒毅长年征战,根本没碰过多少人,纳进宫的都是陪同太后过日子,都是好人家的哥儿,还是完璧之身,将来出嫁可由太后赐婚。
于是有些官员纷纷效仿宣恒毅,跟着遣散了不少无子无宠的小妾,让不少小伙子都娶上美貌哥儿。有官员纷纷称赞宣恒毅的这一举措,贤明爱民,以身作则,怜香惜玉。
只是还有人有异议,好些妃子的父亲们上奏无效,于是他们的母父们都进宫找太后去了。太后烦扰不已,这事宣恒毅不拍板,他没权处理,于是关门不见人,又派人去请庄子竹进宫。
庄子竹却不在府中。
初一国宴宫宴耽搁了一整天,庄子竹初二就没休息,开始打磨玻璃,制造望远镜近视镜望远镜去了。又拜访三公,测了度数,把老花镜送了过去。直到初七,庄子竹顺手还把万花筒做了出来,给梁雅意和张文清一人送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