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重订编订了建造新舰的规模,并以此为依据招募六七百名工匠,各种原料在船坞旁堆得如山一样高。
后者新建了三座新车间,里面塞满了新设备和零部件,甚至在桑德尔的建议下,筹集了4万英镑投入新一代的100马力蒸汽机的研制工作。
由于公司近来的发展势头如火山喷发般迅猛,主动跑来投资的人络绎不绝,4万镑只用了几天工夫便筹齐了。
……
在英国人热情高涨地建造蒸汽舰之际,巴伐利亚这边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一支法国军队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莱茵河东岸的卡尔斯鲁厄,而后迅速穿过符腾堡——符腾堡在法国人来的前一天就宣布:“恪守中立,允许交战双方无害通过本国领土”。
仅仅4天之后,莫罗便率领1万名法国士兵攻入了巴伐利亚西部的讷德林根。
说是“攻入”并不太准确,实际上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战斗。
巴伐利亚的主力部队都聚集在南面。西侧边境仅有不到300人的边防军。
这些人在见到法军之后立刻就跑了。
莫罗仅在占领讷德林根市政厅时才开了几枪。
莫罗当天便在市政厅外的广场上召集记者,高调宣布自己此行是要严惩“协助奥地利入侵法国的巴伐利亚”。
他是这么说的,似乎也是这么做的。
次日,莫罗军团便继续向东进发,在两天后攻破了巴伐利亚中部重镇因戈尔施塔特。
随后,大量法国工兵开始在多瑙河上架设浮桥等渡河设施。
从因戈尔施塔特南下,不到70公里就是巴伐利亚首都慕尼黑。
巴伐利亚大公卡尔·泰奥多尔闻讯大惊失色,一面将德恩贝格的部队从南侧防线调往慕尼黑以北,一面派外交大臣帕彭海姆连夜赶往维也纳求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