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他只好半夜爬起来双眼亮晶晶地瞅着周郡,委委屈屈地噘着嘴巴,悄悄地说:“哥哥,肚子好饿,睡不着了。”

周郡睁开眼,翻了个身,给他指了指桌子上放的糕点。他轻轻地亲了周郡一口,爬下床摸黑吃了起来,吃完后又灌了了一口凉茶咕哝咕哝漱漱口,又睡下了。嘿,哥哥说明天带他们看玩杂耍的。

……

第二天下午周郡和路云换着推着板车,周娇和路拾坐在板车上往家赶。这两天一夜过得好快啊。路拾道:“哥哥,我过得好快活。”

周郡听到这话眉头直跳,这个小路拾说话真是很有个性,他纠正道:“你可以说好快乐。”快活听着怪怪的。

路拾点头,“我好快乐啊。玩耍很好看,哥哥我有新的志向了,我长大后也要玩杂耍,在天上飞来飞去,别人用石头砸我,我也不会痛。”这几个孩子看玩杂耍,大呼小叫的,回来后路拾还说个不停,嗓子听着都有点哑了。

路云道:“可是你昨天还答应大哥好好读书长大写字给我们看。”

“我会一边读书写字一边练武飞高高。”路拾不服气了,他坐直身子,握起小拳头“我能做到的。”

周娇也笑起来,问:“但是前几天你说想做个像你赵婶娘那样的人,做饭最好吃,你长大后给我们做好多好多的好吃的,不算数了吗?”

路拾一下就卡壳了,他歪着头,“可是我没有第三只手。好难。”他想不出来怎么一边飞高高又一边能拿住锅铲和毛笔写字。

周郡让他们两个大的别这么促狭,鼓励路拾道:“不用长出三只手,我们路拾也能做到,只要做好时间分配。这回回去你要自己给自己洗头。”

路拾听到前半句还高兴地扬起小脑袋,挺起胸膛,然后听到后边让他洗头,小脸就垮起来,“我不想洗头。”洗头好难受。

可是由不得他了,这两天玩疯了,外面尘土大,头发脏了。路云还惦记着见到王丫了,周郡就带着他们一起去找掮客帮着打听打听。

回来后听周立喜气洋洋地和他们说,有了本家的消息,他们在禹城。周郡不太理解周立的兴奋,本家和他们有什么关系?虽说都姓周,可是八百年前是一家,血缘关系和他们还不如周家村的村民近呢。

周立见他疑惑,耐心地和他解释,说周氏一族原先也是大族,祖上有过当官的,最高的做过前朝的礼部侍郎呢,不过后来战乱又改朝换代的,家族人才凋零后世不济,三十年前才有几个家族子弟出仕,多是在县令县丞主簿一位子上。所以周氏一族勉强也能称得上是当地大族,比如在平县就是,平县的主簿就是周氏一族的人。周氏一族在平县也能占一亩三分地,不过周家村这一支的族人早就分离出去了,和主支早就没咋联系了。周家村也没几个人读书读出来,更别提给周氏一族增光了。

周里正一家和本家关系好,联系紧密,也是靠着本家,他才能做周家村和王家沟的里正。不然他们早就选周家村的老村长做里正了,他才是威望最高的。

周立说现在大家流落在外,家族更应该抱团。周氏主□□边有二百多人,当初走的早又走的官道,所以在禹城安顿下来了,禹城比这繁华,他们应该过得可以。然后周立又说之前族里就有族学和族田,选作聪慧的子弟读书。他在族学里还读了两三年呢。现在有了本家的消息,虽然还没联系上,但一旦联系上了,他就又可以去读书了。

他还说周郡也可以去读,虽然之前在村子里也没听说周郡会认字读书,但是周郡经常在外晃荡,说不定开窍了,以前他父母都在自己不操心,现在父母不在了,他就懂事了。反正他爹是这样认为的,说周郡是一夜之间长大了,也开窍了。

周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対,书上也说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飞冲天的故事。他和周郡这样说是想等联系上本家了,让他也一起去读书。周郡的字他也见过,不忍直视,有些字还缺少笔画的,但周郡聪明,只要努力学,肯定和他一样强。

周郡敷衍着,不忍打消周立的好心情,但他觉得就算是联系上本家了,本家也肯定没有多少资源给他们。自家的子弟还顾不过来呢,逃荒啊就算再有家底也剩不多说,剩下了后又一穷二白的重头开始,肯定要先紧着自家人。周里正这么通透老道的人,心里肯定有数。周郡就敷衍着周立,周立又说了一会话,然后把百家诗换给了他,又把自己写的字帖给了他,让他照着写,别弄坏了。

周立走后,周郡把字帖放在自己房间的桌子上,他现在有两本字帖了,周立给他一本,自己又买了一本。然后有七本书了,赵雍抄写的三本《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草药集》还有柳工送的《论语》注释和《百家诗》,还有他自己写得还记得住的诗词和高中学过的还记得古文。

最后还有一本数学笔记和一本他自己每日写得随笔和菜谱。随笔他写在纸上用针线缝起来了,还有菜谱和一些他能记得住的方子,这些他觉得都很值钱。

主要是三年多了,他以前学的好多东西忘得差不多了,也没一本书能给他参考的,之前能记得住的也没纸笔能写下。现在有了笔墨纸砚能写了,有些东西又忘了。他新房子建造好之后就开始整理好自己的以前学过的还记得的知识和常识还有些语文化学生物地里的一些知识,赶紧用笔头记下来,免得全部忘光光。

他写写画画的,周娇过来说热水烧好了。他停下笔,然后去把东躲西藏的路拾抓了过来,“该洗头了,你躲了两天了。”这小家伙,以为他忘了是吗?

在院子里,照着日头,把洗澡隔间里把盆架子拿出来,周郡让路拾脱了外套,开始给他洗头。

他们洗头用的是皂角叶子,皂角叶搓搓,然后揉在头发上。路拾的头发就是今年才留起来的,反正不论男子女子都束发,让周郡觉得和麻烦。他自己的头发一干活就包起来,反正乡下大家都这样,也不管好看不好看。他们不剪发,周郡才不管那么多呢,他偷偷剪发梢。反正不会让头发太长又不至于太短,也好打理一些。

洗完了头,路拾闷闷不乐地一会儿,但是听说晚上炖鸡吃,心情又亮堂起来。晚上就是中秋节了!桂花糕蒸起来,炖鸡烧起来,豆芽和豆腐也吃起来,当然还有他们的鲫鱼。

杀鸡把鸡血鸡肝拿走留着,然后把鸡腿和鸡翅也留下,剩下的鸡肉放点晒干的蘑菇和干海带,一起熬煮,小鸡炖蘑菇,鲫鱼豆腐汤,桂花糕,加一个清炒豆芽。

三菜一汤,配着硕大圆满的月亮,一起度过了美妙的中秋节。中秋节后没几天,郑村长就召集他们说上面吩咐下来了,要服徭役了,按照户籍来,每户出一个劳力去修水渠挖河道或者修路。今年他们服徭役的地方不远,在高台乡,高台乡那边有一段路要赶在年底前修好。

有人嘀咕,为什么不修他们村的路,下营村的路就一条,难走的很,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泥泞不堪的很。郑村长眼睛一瞪,他有什么办法,这是上面的命令。里正都没去争取,他哪有那本事。

他们村加上周家村和王家沟的人现在记录在册的有五十一户人家,加上这两年新生儿,还有刚分家刚娶进来的,一共有二百二十一人。五十一户,家中有超过六十,不满十五岁的孤儿寡母不用服徭役,女户不用出徭役,但凡有十五到六十之间的都要服徭役。郑村长算了下,他们村子里要出四十七个壮劳力。

然后问有谁不想出人力,就拿钱抵,晚上到他家来交钱。还有各家谁去高台乡修路也要告诉他,一家一个人,找他来报名。他整理好报给里正,大后天就带着工具和干粮跟着里正,去高台乡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