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后来河边洗衣的赵雍她娘见了,呵斥孩子。赵三娘的小叔叔才下去把她捞了上来,当然也把水桶捞上来了。二妞委屈的不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被窝里抽抽搭搭的。王虎媳妇心疼极了,“这赵家的太霸道了。”

周大福媳妇也点头,这赵家五兄弟仗着人多,在村里是横着走的。赵家五个兄弟,老大到老三都成家了,赵三娘就是老大家的孩子,才十岁,就是村子里的孩子王。孩子们打架就算了。

可是赵五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也下场,还不制止,最后是赵婶娘说了话,才下去捞人。他们是不是想淹死二妞?

王虎疼孩子,听了事情经过过,当即就要去赵家。王虎媳妇拉住他,“还是请周里正一起去,我看这二妞一个喷嚏接一个喷嚏,万一夜里起热发烧了可怎么好。”她家可请不起大夫,买不起药。

周大福媳妇不太想他们去麻烦公爹,那赵五的娘听说是个难缠的,无理都能搅三分,别说她还有五个儿子撑腰,她公爹年纪大了,要去吵架可吵不赢。她就道:“王虎,你先别出面,我和你媳妇一起去,再叫上路阳媳妇,咱们先去她家问问情况,就说孩子吵架,也不能把咱娃往水里扔。看看她家什么说法?”

王虎媳妇一想也是,主要是她也不想闹大。三人去了,然后怒气冲冲地回来了。人家赵家人压根不搭理他们三个,说小孩子打架,大人管不了。王虎媳妇差点和赵五她娘吵起来,然而赵五她娘有四个媳妇,乖乖,三张嘴比不过五张嘴,路婶子骂战不行,眼看着就要动手了,直接扯着她们俩回来。

所以到了晚上,十四间房里都能听到王虎媳妇大骂赵家人的声音。周郡第一次听到这么多骂人的词汇,真的这个堪比祖安先辈。一开始他还捂着周娇耳朵,后来一脸麻木地听着。

路云问:“哥,你说她是骂赵家的,还是骂我们的。”怎么听着这么不是味呢。要是骂赵家的,就站在河边骂啊。赵家就住在河边,他们家是瓦房,周围围着土房,前前后后十几房。整个家族的人口加上刚出生的小孩子,有十六个人。赵三娘和赵二娘是家里唯一的姑娘,当然宠了。路云就知道赵三娘不讲理,所以尽量躲着她。赵二娘还能说几句话,碰到赵三娘,他有多远躲多远,就连路拾都不太喜欢赵三娘。

周郡拍了他的头一下,“你别掺和这事。”王虎媳妇气不过,但是也知道自己打不过,只是骂着出气罢了,或者也有让他们一起帮她讨公道的意思。可是你看这都骂这么久了,也没人劝她。

大家的意思大概是不想掺和。在他们看来小孩子打架的事情,不至于大惊小怪的。再说二妞也没发热,吃个亏算了。他们还不至于为了这个和赵家的起怨隙。

路云也同情二妞但是又想吐槽:“俺们小孩都知道,赵三娘她难缠,二妞姐还专门骂她。她那霸道性子加上又爱哭,能罢休?”周娇点头,她也见过赵三娘和村子里的小孩打架,好像是她要抢那个小孩的弹弓,小孩不给,她就哇哇哭了。然后她边哭边联合她那个小一岁的弟弟直接将人按在地上,动手抢。抢过来玩了半天又扔给那小孩,小孩敢怒不敢言的。

“睡觉吧。”周郡带着路拾出去尿尿,回来又要他们一人喝了几口盐水,就直接躺被窝了。那边王虎媳妇的骂声渐渐小了。周郡睡着前脑海里还闪过一句话,这年头,有实力才能霸道啊。

第56章 冬至

王二妞虽然没有发热,但是也留了鼻涕头疼了两天。王虎媳妇更加怒了,每日都要骂几句赵家的。一直到冬至过后,她才渐渐不骂了。

冬至前后,大家又再一次过年前忙碌起来,他们要把开荒好种上农作物的土地松松土,然后清沟排水,把沤好的肥料施到地里,疏松土壤、增强土地肥力。如果地里有虫,要赶快消灭它。毕竟他们养的鸡还等着虫吃呢。

一般冬至时候都吃饺子,周家村和王家沟的人也应应景,拿出了面粉,包了鸡蛋白菜馅的饺子,虽然一人只能吃两个,但也能满足一下。周娇和路拾比他们幸运,在赵婶娘家里多吃了六个,周娇去送白菜给赵婶娘,赵婶娘非留下她吃饭。

周娇没忍住,跟着吃了六个饺子;路拾呢,则是杨婆子喜欢他,给他塞了三个蒸好了干饺子给他做零嘴。杨婆子说希望小儿媳妇生个象路拾这样灵性的招人疼的大孙子。路云就没这好运气了,最后只啃大白菜了。

周郡安慰他,说明天路婶子她们去拔萝卜,他们种下的萝卜可以吃了。可以换换口味了,大白菜吃腻了。

后来看路云实在是沮丧,奖励他喝一杯糖水。然后喝完,开始数数。这阵子开始,他每晚睡觉前教周娇和路云数数,周娇学的很快,不到十天就能从一数到一百了。路云就慢了些。所以等路云数到一百个数的时候他才叫停。

“你数到一百,以后数咱们的铜钱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周郡见路云一脸求表扬的神情,指着他藏钱的陶罐,“这个陶罐里还有多少文钱,你明天偷偷数清楚后告诉我。”他家的零钱就放在陶罐里,其他的周郡分别都藏起来,周娇知道金珠藏在哪,而银子除了周郡谁都不知道在哪藏着。

周郡准备让他们俩,数数完了,还要学算数,至少要会简单的四则运算吧,之后再认字,不能做睁眼瞎。

他发现那周林他打猎厉害,但是数数不行,上次周林和他爹为了少了一棵树吵了起来。父子俩吵得很凶,最后证明是周林他数错了。周林他爹吐槽说不知道他怎么就养了个不识数的儿子,说他以前去卖兽皮的时候人家给的铜钱他就数不清。

周郡就觉得他养的孩子绝对不能这样。其实如果交识字,路婶子和周立最合适,他们都受过古代正规的启蒙教育。周郡害怕自己教出错字简体字来闹笑话。毕竟古代还有各种避讳字,还有说不清的偏僻习俗,因为这些他就暂时没交他们认字。总得自己先学会后再说。

这两天萝卜可以吃了,所以周郡就带着两根萝卜到了赵雍家里。赵雍这回到比上次见他的时候白了一点,估计天冷了,不那么晒了。

赵雍见他来,“正要找你呢,你送我这么多纸是何意?”他回来看到这些纸张还愣了一下,想着周郡怎么会发大价钱买这些。他娘说是感谢她照顾周娇的。这个周郡真是客气,他娘喜欢周娇,周娇惹人疼,能给他娘作伴。他这个做哥哥倒是不愿意欠人情。

周郡拿出他自己做的鸡毛笔,“我是想让你帮忙抄写一下《千字文》或者《三字经》,我用它来给孩子们启蒙。”

赵雍拿过他做的鸡毛笔,笑了,摇头,“你这笔不行,我写不好。”周郡知道自己做的笔很简陋,他选的鸡冠毛搅在一起,然后用了一根那种木头,中间掏空,把鸡毛塞进去,露出一点头来,他沾水试过,能写出来字,但是没有用过墨。

赵雍道:“我以前也做过你这样的笔,一沾墨,那鸡毛就软了,写了字就濡默,糊成一团。”也是他学艺不精,写字不好。一般这样的笔要是大书法家来写,能够写成草书。可是他不行。

周郡道:“我琢磨着有点用处,唉,那再等等,我想办法弄只毛笔来。”

赵雍听他这样说,就道:“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如何做那种炭笔,就是烧完的木材,可是试了几次不得法。”

炭笔,不就是铅笔?周郡心想,不对,炭笔是烧完的木材,铅笔是好像是用石磨做的?原谅他的化学水平,应该是石墨吧?这种非金属矿物他可没有啊。那还是用碳,反正碳含铅,烧火木头也能写出字来,只不过不能再纸上写,而且一会儿就掉了,保存不久。

周郡道:“要用那种松木烧,就和烧炭一样。”看来还是要烧炭,他想了想道:“交给我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