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想阴差阳错,顾锦澜靠这个得了秦昭淮的喜爱。
果然,时也命也,顾锦澜注定就是要进秦家门的。
回了府邸,沈音容找来了崔嬷嬷,同她说了顾锦澜定亲一事。
听闻是秦家,崔嬷嬷也替顾锦澜感到高兴。
“锦澜姑娘过得苦,如今也终于是要有好日子了。”崔嬷嬷了解顾锦澜的情况,也是打心底心疼这姑娘,“既是已经定亲,那对于锦澜姑娘的课程,我也得做些调整了。只是,另外两位姑娘那边,我得找个合适的说辞为好。若是让她们察觉出什么,闹了个姐妹离心就不好了。”
“那就劳烦嬷嬷仔细安排了。”沈音容对崔嬷嬷还是十分信任的,“不知锦玉和锦华最IN学的如何?”
表面上是询问两人课程进度,可却是话里有话。沈音容想根据崔嬷嬷的描述,看看顾锦玉和顾锦华适合什么样的人家。
崔嬷嬷是个人精,自然听出了沈音容的意思。她沉吟片刻,“锦玉姑娘行事稳重,而且考虑的仔细,又颇有主见,有大家主母的风范。最主要的一点,锦玉姑娘心思很深,办事也很全面。”
“至于锦华姑娘,虽是性子娇纵了些,但心里却不坏。可惜心思浅薄,凡事只会看表面。而且很容易被人左右心思,即便是我仔细调教,也改不掉根本。”
听了崔嬷嬷的话,沈音容心中有了底。
按照崔嬷嬷的评价,顾锦玉显然更适合入高门做主母。而顾锦华,性子摆在这,更适合入个小门户,找个愿意宠着她的夫君。
“这张家嫡子,我听闻风评不错。”崔嬷嬷望着沈音容,“虽是个小官,但此人洁身自好,且性子温和,待人诚挚。他父母早逝,家中长姐也嫁到别处,家中关系十分简单。其家中也有些底子,早年父亲经商,留下了几家铺子。虽不是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不成问题。”
崔嬷嬷在京中混迹多年,对这京中有些名望的公子和姑娘,十分了解。
出身宫里,这让崔嬷嬷识人颇有一套,且她目光挑剔,能让她瞧上的人,自是有出彩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