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次皇帝叫姜逢他们过去,便是一起做个参选。
皇帝如今正值青年,想培养自己的亲信,也是人之常情。
这翰林院出来的,将来必然是要入内阁的。
众人赶到翰林院时,已是夕阳西下。余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青石板上。
穿过曲折的回廊,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翰林院内的庶吉士们正在编修的带领下忙碌地编撰、修补、清点书籍。无暇顾及他们,只匆匆行了个礼,颔首示意,便又低头忙着自己的事。
萧明延已在屋内等候多时,正与宿老大人宿沅常谈论着科考的事宜。
此外,还有几位身着红袍、紫衣的官员在场。大家相互见礼后,便有下人送上了茶点。众人一边品茶一边闲聊着往年考题等话题,最后又聊到了修典之事。
姜逢一行人见礼之后,便在萧明延的示意下入座。几人寒暄了一番,宿沅常笑道:“对了,听闻太师千金刚刚好转,您最近变宴请学子,可谓门庭热闹,还真是有闲情逸致啊。”
杜编修道:“太师此举,志在选拔贤才替皇上分忧,故而设宴款待各地学子,以观其才情品行。”
杨青柏微微一笑:“不错,是要先替皇上掌掌眼,若有人品才情俱佳的,不妨多些点拨,将来也好为皇上做事,为朝廷效力才是。”
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宿沅常闻言,只是笑笑不语,起身拿出一张行卷。
距秋试不到一月,所以会有学子去各路官员家走动。
一来是拉关系,二来是讨教些心得,自然免不得要笔试。
众人展开行卷,只见字迹如龙蛇飞动,非有数十年之功难以达到此等境界。
不仅字迹非凡,这篇策论也写得极为出色。
南国重诗词重策论,所以学子们在这方面也十分有研究。
能在这么一堆人中脱颖而出,又能让宿老大人刮目相看者,应当是有点才华的,于是在场之人都围了过去。
宿沅常恭敬的朝萧明延行了一礼:“皇上,这篇渔家傲与旁的倒是颇有不同,您过目。”
这一词乃是其诗人在边关驻扎时所著,通篇都是肃杀、回荡之气,因而不少学子会以其为根基,从而去分析。
可眼下这篇不光仅有如此,还从中阐述了军队中的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