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小农经济

“啊?”胤禛有些傻眼。

给我什么?

就在胤禛的满心疑惑之中,吴雅拿着一沓图纸走出来了,直接递给了胤禛:“喏,这是你要的新型纺纱机的图纸,还有飞梭的图纸,都给你。”

“嗯?”胤禛一愣,下意识地接过额娘手中的图纸。但当他看清图纸的内容时,胤禛整个人都震惊了。

“额、额娘,你怎么会有这飞梭的图纸的?而且还比儿臣的这份还要详尽?还有这个纺纱机……额娘,这个纺纱机如是真的吗?”

一开始胤禛还在疑惑额娘为什么也会有飞梭的制作方法,但是在看到纺纱机的图纸后,胤禛彻底管不上这些了,整个人都沉浸在这纺纱机问世后带来的巨大效益的狂喜之中。

胤禛看着吴雅,此时的眼神极为明亮:“额娘,如果真的能做出来的话,那纺纱的速度会比现在提高数倍,甚至十几倍……额娘,如果把这纺纱机广泛运用起来的话……”

“那百姓们就要活不下去了,说不定全国各地都会发生□□起义了。”吴雅淡淡地回道。

吴雅的话,让胤禛像是瞬间被人泼了一盆凉水一般,一下子冷了下来。但是冷静下来的同时更多是不解。

“额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好事吗?为什么百姓们会活不下去?”胤禛完全不明白额娘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

“哎,你想的太简单了。”吴雅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坐了下来,“其实这飞梭和纺纱机,额娘早就弄出来了,但是你皇阿玛却一直束之高阁、没有动用,你知道是什么吗?”

两年前她闲着无事就把飞梭和珍妮机的图纸弄出来了,并且还让内务府的研发局把实物都做出来了。

“为什么?”听到额娘说起皇阿玛,胤禛眉头不由地微皱。

他虽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皇阿玛要把这么好用的东西弃之不用,但是既然是皇阿玛的决定,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至于什么原因,他想额娘会告诉他的。

吴雅问道:“额娘问你,我们大清普通老百姓是靠什么生活的?”

“靠什么生活?”胤禛愣了一下,有些不明白额娘怎么说道这上面去了,但还是认真回答道,“绝大部分,都是种田为生,虽然有小部分商人,但是农户占绝大部分。”

吴雅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绝大部分人都是种田的,但是男人种田,那女人在家做什么呢?”

“是织布……”话一出口,胤禛脸色就变了。

胤禛觉得,自己似乎猜到哪方面出了问题了,但是具体什么问题,胤禛又说不上来。

“看来你自己也察觉到了!”胤禛脸色的变化没有逃过吴雅的眼睛。

吴雅的眼睛慢慢地眯了起来:“大清,不,应该是从春秋战国,我们这片土地的只要经济模式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诚然,相较于田地里产出的粮食能填饱肚子,农妇们织的那几尺布似乎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但是就是这几尺布,家里的针线、粗盐、过年的那顿饺子,乃至买药的钱,都全都靠这几尺布。

可一旦飞梭和纺纱机出现,那更便宜的布匹就会彻底让农妇手里的土布彻底失去了竞争力,百姓的生活会越发困苦,抗风险能力自然就更差。一旦这个时候再出现什么天灾,如洪涝旱灾、重利盘剥或过重的租赋和徭役,百姓的就会活不下去,活不下去的百姓会走上什么道路,胤禛,这不用额娘告诉你了吧!”

吴雅的一番话,震得胤禛目瞪口呆。胤禛只看着吴雅,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看着一脸傻样的儿子,吴雅皱了皱眉,然后用手在胤禛面前挥了挥:“怎么?你没听懂?”

不应该啊,她家真真没这么笨啊?她明明已经说的挺明白了啊!

“不明白?那额娘就说的再仔细一点,简单而言就是……”

“额娘不用说了,儿臣已经明白了。”见额娘又要解释了,胤禛连忙打住,“儿臣惊讶的是,额娘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额娘不是一向对这些朝政和经济之事不感兴趣吗?”胤禛有些疑惑。

他的额娘他了解,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各种药剂疫苗了,对这些东西丝毫不敢兴趣,对朝政的很多见解还不如他呢!怎么会说出这些连他都没有看透的事情。

吴雅愣了一下,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她总不能说,这是高中历史书上的基础知识吧!

正为难着,就听到胤禛恍然大悟的声音:“儿臣知道了,这是皇阿玛告诉额娘的是不是?不然额娘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道理?难怪皇阿玛会把这飞梭和纺织机束之高阁不用,皇阿玛果然见解非凡,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儿臣还要向皇阿玛多多学习才行啊……”

吴雅:“……”

看着一脸崇拜、正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敬仰之情、彩虹屁都快吹上天的倒霉儿子,吴雅的脸一下抽了,只觉得心脏开始隐隐作痛起来。

这个胳膊肘往外拐的!真是白疼他了!整天就知道气她!

吴雅狠狠地瞪着这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儿子,咬牙切齿道:“怎的就是你皇阿玛告诉我的,就不能是额娘自己想的吗?”

胤禛也意识到自己刚才说的话有欠妥,连忙笑道:“额娘别生气,是儿臣说错话了,这话是额娘自己想的,还请额娘原谅儿臣说话无心之失。”说着胤禛就朝吴雅作起揖来。

吴雅:“……”

看着笑嘻嘻赔罪、但是却没有丝毫诚意的这倒霉儿子,吴雅只觉得胸口梗了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的,郁闷地要死。

“算了,额娘懒得和你计较了。”吴雅挥了挥手,一副心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