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李氏叹道:“这一年来,夫人已经对我老婆子一家帮扶多了,老婆子我心里清楚。要不是夫人,我那老三还单着呢!
哪像现在,不仅娶了媳妇,连儿子都要有了,现在连盖房子的钱都存下了。我和老头子正商议着呢,明年在后院盖几间瓦房,这一家子就不用这么挤了。”
“刘婶客气了,我们每次来,你们也没让我们空手回去,每次都装了好些瓜果蔬菜让我们带回去。还有上次刘婶你腌的那个雪里蕻,我家的几个孩子都爱吃呢!现在都快见底了。”吴雅笑道。
虽然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但是吴雅也知道这是这个穷苦农家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虽说吴雅对刘家的确是存着帮扶的心思的,也没有指望对方能回抱什么。但是刘婶的做法的确是让她心里很是舒坦,要不然她也不会常来了。
这人情社会就是这样,就是重视个礼尚往来,东西贵贱不重要,重要的事那片心意。
见吴雅说喜欢吃自己腌的雪菜,刘李氏越发的高兴了。
“夫人喜欢,我那里有的是,等会再给夫人装上一坛带走。等夫人吃完了,再来取就是了,咱这里多的是。对了,之前腌的脆萝卜也好了,等会我也给夫人装上一坛。这脆萝卜和那些萝卜干滋味很是很同,回去夫人尝尝就知道了。”
“是吗?那我倒要尝尝。”吴雅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又聊了一会,康熙和吴雅也就起身告辞了。
走之前,刘家又塞了一车子农家小菜、果干之类到吴雅的车上,还有之前提到的雪里蕻和脆萝卜,都给装上了。
吴雅笑着道谢,然后拉着依依不舍的爱兰珠,和玩疯了、死活要去滑冰的胤禑,坐着马车回去了。
从刘老汉家出来的路上,吴雅单手撑着下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康熙,却一句话都不说。
“朕脸上有东西吗?你这么看着朕?”终于忍不住这压抑的氛围,康熙微笑地问道,手心却开始冒汗了。
似乎……有些掉皮了……
吴雅撑着下巴,似笑非笑地看着康熙道:“没有,只是臣妾觉得有些惊讶罢了。”
“惊讶什么?”康熙微微笑道,神色不变。
“臣妾惊讶于皇上现在的效率是越发高了,臣妾三个月前才和皇上说了这煤炉的事,现在这整个京城百姓都用上了,连煤场都建好了?倒是有些出乎臣妾的意料呢!”吴雅眯着眼睛看着康熙,眼中满是深思。
康熙微微一笑,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其实倒也不是这三个月朕才完成这些调度的。
去年的时候,朕就发现因为封禁百望山的缘故,农民打柴的地方减少造成京城柴价飞涨,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朕当时就想着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煤自然是代替柴最好的材料。所以从今年夏天的时候就开始相继运煤到京城。
只是运来后才发现有些想当然了,烧煤的成本不低,不比烧柴便宜。要不是你提出了煤炉和蜂窝煤,这事怕是要麻烦了。”
“……是吗?原来是这样啊!”吴雅瞅了康熙一眼,眼中依然带着一丝狐疑之色。
“不然你以为是怎样?”康熙端起面前的茶轻轻抿了一口,轻描淡写道。
“……没怎样!”吴雅转过头没好气道。
“到地方了,下车了。”说着没等康熙,吴雅就径直跳下了马车。
见总算糊弄过去了,康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脸的心有余悸,后背更是觉得凉飕飕的。
只是很快地康熙又忧虑起来——这次是混过去了,那下次呢?
大清需要发展工业,就不能按照原本的方向走,这么大变化是肯定瞒不过吴雅的。
一想到吴雅知道真相的后果,康熙忍不住又头疼了起来。
算了,瞒一天算一天吧!真的等“东窗事发”那一天……到时候再说!
在康熙的忧虑之中,康熙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来到了康熙三十一年。而这一年,拖了好几年的太子大婚终于在九月完成了。
太子的婚事是孝庄太后生前定下的,定的是三等伯石文炳之女瓜尔佳氏。但是由于孝庄太后的去世,太子的大婚就被搁置了。
好不容易等过了孝庄皇后的丧期,但是由于大清之前还没有太子成婚的前例,礼部就这个破问题扯皮了好几年,终于在康熙的严厉呵斥下,礼部才在最后期限前拿出了太子大婚的章程。
而三阿哥也在三十二年,娶了勇勤公朋春之女勇勤公朋春之女董鄂氏为嫡福晋。但是作为最受宠的德贵妃之子,四阿哥胤禛,却迟迟没有定下福晋人选。
一开始,众人还以为皇上是想给四阿哥定一个十全十美的福晋才一直拖着。但是后来才慢慢发现,皇上根本就没有给四阿哥选福晋的意思。这让前朝后宫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明白皇上是个什么意思。
不仅是皇上,就连德贵妃也是如此,似乎从来没有打听过哪家格格的家世品性。更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四阿哥这么大了,身边居然一个房里人都没有?!
这让众人震惊之余,不得不怀疑这四阿哥是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要不然这皇上和贵妃娘娘怎么不给四阿哥选福晋呢?
一时间,四阿哥收获了来自各个方面同情的目光,就连这两年日益疏远的大阿哥和太子也都跑来问情况,说了好些劝慰的话。
一开始胤禛还莫名其妙,但是在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顿时有些哭笑不得了。
额娘存粹是觉得过早近女色对身体不好才没有定福晋的人选、也没有给他安排房里人,怎么就传出这些匪夷所思的传闻呢?
胤禛倒是想解释来着,但是在发现解释之后收到的怜悯更多之后,胤禛觉得还是闭嘴为好,反正事实会证明一切。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康熙三十四年。
这几年,大清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说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