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军军长率残余人员向东撤退至温峪(南通五福漳黄河渡口)一带,被日军挡住南去之路,遂与敌激战,遭受重大伤亡后,再向东北、西北方向退去。”
“北线,这里是中条山地区中国守军第5、第14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日军的战略意图在于迅速攻占横(横岭关)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县城,对守军两个集团军实施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战役刚一打响,日军就如潮水般以重兵朝着横垣大道两侧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驻守在横岭关东北侧的第 43 军以及西南侧的第 17 军,几乎在同一时间遭受到了日军重兵疯狂地冲击。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今日拂晓时分。经过长时间的浴血奋战,第 43 军坚守的十八坪阵地最终还是被日军攻破。
尽管士兵们奋力堵击,但无奈敌军攻势太过凶猛,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眼见局势无法挽回,军长赵世铃当机立断,下达了放弃阵地的命令,部队开始有序地撤往望仙庄一线。
而另一边的第 17 军,则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有利的地形,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对抗。
他们顽强抵抗,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随着战斗的不断推进,第 17 军左右两翼均已被敌军突破。
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第 17 军也只能忍痛退出防线。
在一举成功突破守军防线之后,日军士气大振,迅速兵分两路继续挺进。
其中一路沿着桑池、贾家山、杜村河一路南下。
途中,桑池的守军第 15 军一部由于抵挡不住日军强大的压力,选择了溃败逃跑。
另一路则顺着亳清河而下,途经皋落、长直、王茅等地,气势汹汹地直扑垣曲县城,企图一举占领这个战略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