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那些士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迷惑不解之色。

虽然朱寿只是说了一遍,能够全部记下来的人,没有几个。

但朱寿说完,大部分人却都大概理解了。

这些人,虽然都没有当过兵。

但是直觉上就觉得,朱寿列出的这个什么军规,似乎根本不像是自己记忆中的军队的模样。

台上,蓝玉和朱棣也是面面相觑。

两个人心中同时生出一种疑惑,朱寿对军队的理解,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对于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人一个看法,这都是因为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在所难免。

比如,朱棣出生于皇家,所以在他看来,军队从某种意义上,是皇室的家产。

军队的任何行为纪律,都要以维护老朱家对大明的统治为前提。

正因为如此,朱棣对于手下的士卒,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足够凶狠。

只要打起仗来敢奋勇争先,那就是好士兵。

至于别的,朱棣要求不高。

只要大明的士兵,不祸祸大明就可以了,别的他都不操心。

管那么多做什么?

兵痞兵痞,没点痞性,还当什么兵?

而蓝玉,对手下的士兵,要求更加的宽松。

只要上了战场,听命令,别的简直无所顾忌。

他这个主将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性格,还能指望他手底下有什么好人?

如果说,大部分将领手下的士卒是兵痞的话,那么蓝玉手下的士卒就是兵匪。

没有匪气的士兵,在蓝玉眼中根本不是什么好士兵。

事实上,这也不能说蓝玉和朱棣要求松垮。

在诸夏之地,从古到今,将领们大多也都是一个德行。

古时关中尚武,武德充沛得一塌糊涂,所以自秦朝到隋唐年间,关中士卒都闻名天下。

他们在家的时候,一个个都是老实巴交的汉子。

但是到了战场上,却一个个如狼似虎。

诸夏之地历朝历代那极其实在的军功奖赏制度,让这些人一旦从军出征,就心野得一塌糊涂。

烧杀抢掠,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落于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