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密宗佛陀

吐蕃密宗,其实就是由大量寺庙组成的寺庙群,这一点与太乙山的全真观有些相似。

而在这诸多的密宗寺庙中,有两座最为著名。

其一为桑耶寺,其二为大昭寺。

其中桑耶寺为当年寂护法师所建,也是天竺佛教传入吐蕃的起点,当年寂护法师就是在桑耶寺之中传扬大乘佛法。

而大昭寺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是当年文成公主进入吐蕃,松赞干布为其修建。

当年文成公主进入吐蕃之时带去了一尊释迦摩尼像,供奉于大昭寺之中,然后便在大昭寺宣扬大唐时期的中原佛法。

因而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吐蕃密宗内部存在两种佛法,一是寂护的天竺佛法,二为中原佛法。

这两种佛法虽源头都在天竺,但却也有一些冲突的地方。

天竺佛道闯入中原之后,与本土的儒教道教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理念。

其中最激烈的矛盾就是,修行佛法,天竺佛道讲究渐悟,中原佛道讲究顿悟。

这很好理解,渐悟也就是通过不停的学习、修行,提升自己,最后悟出大道。

而顿时重点在于一个“顿”字,顿也即一瞬之间的事儿。

也就是说修行得到有慧根,还得有契机,只要二者兼备,修行之人不需花太多时间,一瞬便会参悟大道。

而没有慧根,没有契机,就是再刻苦,花再多的时间也是枉然。

也正是因为这一理念的冲突,密宗后来发生了两种佛道的对抗。

史称渐顿之争,最后由天竺佛道获胜,因而后期的密宗便是在天竺佛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中原的佛法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一路向上,在靠近密宗寺庙的位置,看到两侧的石壁上有许多彩绘的浮雕。

其中有寂护法师传道,有莲花生大士转世,也有****降魔。

但更多的,还是一些密宗的神明佛陀。

这些佛陀个个面目狰狞,身体臃肿,皮肤以青、黑、暗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