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为正义而奔走

当郑成月终于搜集完材料准备递交的时候,却被领导叫去约见谈话;

领导十分隐晦的提醒他放弃调查当年的案件...

郑成月听了领导的意思之后,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说:既然穿了这身警服就要做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事。

遭到了领导的阻挠,郑成月也有了些心理准备;

他明白为聂树斌伸冤的这条路并不平坦,甚至可能会荆棘丛生。

果不其然,法院受理王书金案子的时候,对他身上其他三件案件都做了判决,唯独对聂树斌案只字不提;

郑成月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他不理解在证据面前为什么不能洗刷冤屈。

郑成月向上级递交了报告,对案件的真实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但是这些报告没有一次得到过回应,没有激起一丝的波澜,郑成月感到十分的绝望。

但郑成月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如果当年真的是冤假错案,一旦被证明,那就说明当时的警方和法院在办案过程中存在失职行为;

这不仅会影响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度,甚至还会威胁到很多人的利益和名誉,所以郑成月清楚的知道冀省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己能申冤成功。

一个人要对抗一个省的保护伞,郑成月所面对的阻力无疑是巨大的!

郑成月也一度陷入了绝望之中,在崩溃的边缘不断徘徊;

但郑成月不甘心放弃,他来到了聂树斌的家里,见到了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

聂树斌的父母早已经满头白发,背也渐渐地弯了下去;

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提起儿子两位老人依旧是伤心至极,还是会掩面痛哭。

这些年为了给聂树斌伸冤,两位老人早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一无所有;

看到聂树斌父母的现状之后,郑成月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一团火焰。

郑成月找到了当时商报的总主编马云龙,请他写一篇关于聂树斌的文章;

2005年,一篇《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文章一经发布,就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

大家争相讨论,最终,相关部门在媒体舆论的重压下重新调查了此案件。

时隔20年,聂树斌案再一次被重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