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发京城

也幸好,这个品种的谷子遗传基因稳定,可以自行留种。

不过在白宝香眼里只能算勉强的产量,在这些古人的眼里那就已经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普通的良田亩产撑死了三百斤出头,县令大人却能种出788斤的亩产,足足翻了二倍还多,百姓们眼睛的都是红的。

消息出来后,疯狂的百姓们将县衙围了个水泄不通,想要购买高产谷种。

到了这个地步,这些新收的粮食已经不是他说了能算的了。

然而,折子还在进京的路上,他也没有好办法,可如果不拿出个章程,百姓们那里怕是不好交待。

白靖安没有办法,决定先斩后奏,当天就于县衙外面贴出告示,表示原意将高产谷种以平价卖给百姓。

至于怎么卖,什么时候卖再另行通知,随后,白靖安又翻看了一下全县所有田亩数,心中大致有了计较。

寻求了几位司农官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决定,留下足够全县田亩的粮种数量,其余的平均分配给隔壁的几个县。

总不能他吃肉,同僚却连口汤都喝不上,这样就是真的招恨了。

高产谷种为30文一斤,每亩谷种用量为6-8斤。

由各村里正和村长,统计该村需要购买高产谷种的田亩数,同县衙存档的户籍田亩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到县衙统一购买。

其间不得转让转卖,一经发现,其所在的村全村取消购买资格。

这就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了那些大地主、大商贾,或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使手段,钻空子。

白靖安又不傻,他可不想为那些驻虫作了嫁衣去。

制定好细则后,白靖安再次就此事写了一本折子,使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由于气候的因故,红薯的丰收时间要比水稻晚上些时日,不过也就是个一周左右,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起了收红薯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