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袁爷爷研究出的杂交水稻,那是大大的提高了一整个国家层面的粮食产量,从那之后,人民们就不再为粮食发愁,国家人民们也普遍都能吃饱饭了。
而袁爷爷则是每一个种花家人民都极为尊重和永记于心的农业科学大家。
在这个时代,粮食产量极低,去年干旱,她想着让百姓们能吃饱饭,所以拿出来的是耐干旱且成长期短的红薯来耕种收获。、
但单单一红薯,一直做主食也不太合适,人们常吃的还要是谷物。
但这个时代的稻子亩产只有300斤左右,上好的肥沃良田也才亩产500斤,种出来后大多就交税了,自家根本留不了多少。
稍微收成差点,吃不饱饭则是常事。
于是白宝香就想着看能不能尝试着把这些稻子育苗给种出来,一旦成功,那么天下百姓能吃饱饭的人家就不知道能多出多少呢。
她当时在这两种稻种中选择了粳稻,因为她如今所处的青州是地处北方,属于温带气候。
籼稻则适应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粳稻则适应于温带气候,它能够耐受较低的温度,所以由于气候条件的原因,她选择种植粳稻而不是籼稻。
粳稻的成长周期在110~150天左右,大概是五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今空间里的植物成长周期是外界的15倍,而现在距离白稻子已经成功种下七八天了,确实都已经成熟的差不多了。
白宝香在刚刚在等团子的时候就看了一眼田里的稻子,只不过还没来的及自信看,团子就飞了过来。
现在一人一灵再往田里的方向走,放眼望去,整亩田都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稻谷沉甸甸地垂下,像无数小金珠串成的项链。
微风吹过,稻穗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丰满和成熟。
深吸一口气,还能闻到稻田里弥漫的那种独特的稻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白宝香准备再过两天,等稻子彻底成熟了后,再进行收割,收割可以让团子出力,但打稻这种事儿,团子就没办法了。
她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奶奶家,打稻那个时候用的就是一台用脚踩作为动力的打稻机。
几块板子搭起来一个半开放式的大木箱结构,中间是一个大滚桶,滚桶上布满了倒V形的尖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