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殿试,皇帝亲自监考。
白靖安受了镇国公府的提点,顺顺利利稳稳当当的写完了卷子。
倒是同科的贡士中,有两个心理素质不过关的,初见天颜,一个紧张的晕了过去,另一个打翻了砚台。
御前失仪,当场就被拖了出去,这辈子都与官场无缘了,实在可惜。
殿试结束,次日阅卷,第三日放榜。
白靖安金榜题名,被朱笔点了探花。
之后便是打马游街。
新科状元是个年过不惑的中年人,榜眼也过了三十。
倒是白靖安这个探花郎,本就生的俊秀,又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自是引得无数大姑娘小媳妇竞相追逐。
那花朵香包帕子雪片般的往他身上飞去。
白靖安始终记得还等在家中的亲亲娘子,自是不肯沾染这些。
因此躲的十分狼狈,倒是教状元和榜眼好一阵打趣。
琼林宴上,庆帝听一旁的李德全告知他这前三甲的身份信息,听到白靖安信息的时候,庆帝不由得有些惊讶。
看着这个他钦点的探花郎,庆帝也着实没想到,此子竟然是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清河县白家人。
他还记得元明当时说,不论是那奇异萝卜、水利神图还是高产粮种红薯,这些都是此子在赶考路上救了一老道士后获得的。
由于对此人实在好奇,庆帝便宣了白靖安上前问话,而白靖安在圣上面前也是态度恭谨,举止得体。
一问一答间不骄不躁,谦卑有礼,同时也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修养,令庆帝不由得连连点头,对其印象很是不错。
琼林宴过后,便是正式派官。
按制,一甲前三均可留任京中入翰林,状元授翰林苑修撰,正六品。
榜眼探花则任编修,从六品。
白家在京中并无根基,若入翰林便是熬资历,还不知要熬到什么时候。
且,状元榜眼探花均是三年一届,尚不等你熬出个一二来,新来的又顶进来了。
君不见,从前多少状元榜眼探花,在风光一时后便落没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