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时间腾出来做别的事情。
其中之一,便是给人教书上课。
对,他又捡回自己的老本行,开始当个夫子,专门给士人上课。
这件事说来,也是和他写的文章有关,自从他几篇文章问世,引起许多人争相传颂,这些文正慢慢形成一个系列,每篇的思想竟然能够相辅相成,渐渐形成一种与当前理学不一样的思想潮流。
邵寂言敏锐地意识到,或许他的机会来了。
倒不是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是改变世道的机会。
他一直向往着为天下忧的境界,想着如何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即使没遇到苏蔓之前,他身体不好,也坚持游历多地,观察百姓的生活,最后得出的结论并不好。
他以为自己只要考上进士,当了一方父母官,就能够为百姓做主。
可经历这次的饥荒,他才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多么微弱,就算他当了官又如何,被人围追堵截,照样无法为百姓做实事。
可写出来的文章被人追捧,有人自愿做他的学生,只为学习他的思想,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愿意帮助邵寂言做一些事情。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邵寂言心中升起。
他想做一个圣人,教出更多和他一样思想的人,改变目前的士人阶层的情况,让他们意识到百姓的重要性,只有他们发自心底地爱护百姓,百姓才能真正地过上好日子。
可这个念头还在雏形阶段,他自己也没想好该如何做,只能私下给一下想要结识他的人,以交流的名义互相讨论,交换思想。
他广泛吸收这些人的想法,与此同时,对当前情况了解的也越来越多。
许多人想学着他的样子去骂,但邵寂言并不建议他们这样做,而是建议他们隐藏自己的身份,伺机而动,待他们的思想慢慢成熟,再正式问世,宣告自己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