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逼仄

诗言志,文传情,她没见过邵寂言,却从他的诗文中得知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如高山,如大海,如流动的水,轻忽的风,像是铁,又像是棉,很难说他到底是什么,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他的爱民之心。

句句不离百姓,句句充满忧民之情。

直到见到邵寂言,她才无比确定,或许儿子说的是对的。

可这样一个人,也能为女人说话吗?还是说他是为他娘子说话?

儿子和小叔子的话题又转移到骂那些肮脏下作的文人身上,儿子气的浑身发抖,他都不屑于说自己是读书人了,生怕被人当成是和那些卑鄙小人一类的伪君子。

李兰觉得好笑,他不自称是读书人,那要自称什么呢?。

儿子摇头晃脑道:“我以后就自称是邵公的学生!”

他如今过了十三岁,模样里已经有了大人的样子,他聪明,会读书,已经考了童生,秀才考试在即,有着十足的把握,这样一个不服天不服地的孩子,竟然对一个陌生人这么信服。

李兰给儿子送夜宵时,听他对小叔子说:“有时候我真觉得邵公就像我爹一样,指引着我。”

李兰停下脚步,细细想着,孩子他爹已经去了五六年了,儿子这是想爹了?

何止他想,她一个女人更想,刚生了小女儿,丈夫就去世,这对她是个无比大的打击,更多的打击还在后面呢,如何养孩子,如何做个寡妇,她一步一步撑着,自觉自己不比男人干的少。

外面的热闹不属于李兰,一大清早,她便听见隔壁传来说话的声音。

那个叫李三带着孩子的男人要出门了,临行前把孩子交给王婶子照顾,他还要出城挖河泥找柴火换粮食,他告诉王婶子,换来的粮食都给王婶子。

这样的话无疑取悦了王婶子,一向抠门的她表现出无比的大方:“你呀,尽管去干活吧,你闺女就交给我看着,这孩子都能当我孙女了,你住在我家中也是缘分一场,有邵公发话在前,你只要赚够自己吃的粮食就好,多余的我都给你存下来,到时候你想要返乡,这粮食就带在身上!”

饥荒还没过去,冬天还很漫长,他们就已经想到了到时候还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