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言行一致

读书人这个群体不一样,他们比普通的老百姓家中要有钱,若是闹饥荒,第一批饿死的,绝对是这些种地的。

虽然残酷,可这就是现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邵寂言自知自己能力薄弱,无法变出粮食让更多的百姓度过难关,只能想办法从更有钱的人身上薅羊毛,好补贴这些可怜的百姓。

白露书院准备举办诗会的消息一经传出,附近十里八乡的手艺人和摊贩都动了起来,看看自家有什么能够拿出手卖的,多卖些钱好囤些粮食才是正道。

邵寂言整日忙忙碌碌,苏杏花和苏月也都打算趁此机会大干一场,苏蔓带着孩子,反而成了最闲的两个人。

她整日看着邵寂言城里城外的跑,去给那些农民出主意,让他们进城来买卖东西,他会讲故事,会写字,今天给这家写几条谜语,让他们当做卖东西的赏头,明日又给那几家讲个故事,好叫他们吸引客人。

一开始邵寂言的做法让人十分不解,学堂里其他人都在看热闹,唐若初知道自己这个朋友心性高傲,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忍不住好奇去问邵寂言为何这样做。

邵寂言便把自己的想法给讲了出来。

城外的河水干涸,无数手指长的小鱼儿在泥坑里等死,等阳光晒干泥坑里的最后一点水,这些鱼儿只能迎来死亡。

一只素白的手把快要渴死的小鱼舀到水桶里,这人正是苏蔓,她救不了全天下所有快要渴死的鱼,可见到一只便救一只,这不也是善意吗?

而这个道理,便是苏蔓从邵寂言身上学的。

他想救天下人,可从来不会对眼前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听到邵寂言的想法,白露书院里的学子似有所悟,然后都跟随在邵寂言身后,帮他一起给十里八乡的人出主意。

苏蔓组织了一群妇人少女,专门去快要干涸的泥坑里捉小鱼儿,这种鱼儿不过手指寸长,鳞片少,也长不大,又因为长得小,平时少有人会吃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