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娘家来人了

苏蔓做糕点生意的想法破灭,同时不断攀升的粮价也给她提了醒,再这样下去,上一世的灾难估计又要重新现世。

他们如今在东沂乡求学,离东川镇上百里路,家里倒是囤的有粮食,可往这边运实在麻烦。

怕变故徒生,苏蔓写信给家里,询问苏杏花可有时间,托着马仲家的商船运送些粮食过来,她写了这边的情况,又把邵寂言画的月牙画像随信寄去。

就这样过了一周,马仲收到信,便把消息带给苏杏花。

看见苏蔓在信中说东沂乡粮食价高,又少吃少喝,林翠萍和苏杏花都心疼的不得了,立马帮着把苏蔓家里囤的粮食带了一千斤,让马仲帮忙运去乡里。

东川镇的旱情比乡里要好多,粮食虽然减产,可也能收到往年的一半,日子过得苦点,可也不至于饿死,再加上之前囤的粮食,东川镇属于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丁家湾的情况更加要好,早在四五月份,他们便在邵寂言的带领下,在村子上游修建了一座水库,从沂水河中引水,蓄了满满一水库的水。

这些水平日里用不着,都是用来旱年浇灌田地的。

果然到了最热的七八月份,旱情还是没有缓和,快半年时间没有降一滴雨,沂水河的水位下降到最低点,最下面的河床都快晒干了,取水便成了麻烦事。

幸好他们还有提早挖好的水井和水库。

不过村里有那些经历过荒年的老人,知道光是他们村子有水还不行,到时候真的闹起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他们难免会遭受流民的充饥。

这些也都在邵寂言的考虑范围,他建议里正自己操练民兵,就用来应对有可能会来的流民群。

知晓苏杏花要去东沂乡给邵寂言和苏蔓送粮食,村里人也都忙活起来,这家送点鸡蛋,那家带只鸭子。

还有些青菜米面什么的,不过路途遥远,林翠萍虽然很想替苏蔓收下,可怕半路放坏,只好作罢。

倒是苏蔓家池塘里的莲藕,到了能挖的时候。

这池塘也够邪门,旁边沂水河都快干了,池塘里还有浅浅一层水,荷花也生的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