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三,诸葛亮终于带着士武,魏延,田若,赵云三将回到番禹城。他看上去很不好,人瘦了一圈,眼圈重得堪比熊猫。一开始我吓了一大跳,以为出什么严重问题了。没想到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跟我说了一句,仗打得很顺,但是他自己有点水土不服。就是哪样,他也不肯休息。他只花了一天读完这两个多月累积出来的文书,从公安来的讲谈判情况的信件到我弄的南海郡经济状况统计全部细细读过;第二天他便把我叫去细谈。
我因为好奇,不免磨着他问平叛的事情,他最后耐不过我问,也就简单地说了一下。诸葛亮驱船队西去,直到合浦海岸;但他没有在合浦湾登陆,反而是去了更西面的钦州湾,打了合浦的叛军一个措手不及。他拿下合浦城后,就着田若去联系瑶家人,威逼利诱,招降瑶家所有人马和素来与瑶家人友善的三个小部落。诸葛亮给了田若一支队伍,让他和瑶家人北上郁林郡会合士武赵云;自己则带魏延越过十万大山,沿着侵离水西进,对抗和瑶家分庭抗礼的西瓯族人。他在后世中越边境一带打了一场很漂亮的山野歼灭战,困住了对方一万人马,还抓住了西瓯的盟主和另外好几个小头领。这一仗后,交趾、九真的叛军全部投降。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无论士家还是南越人都心服口服地归降了。士燮还让他的儿子士廞亲自赶到临尘城犒军,带来了一大堆礼物。士廞提出随诸葛亮一起返回荆州,说白了,就是士燮让儿子北上充当人质,以便让我们放心。诸葛亮虽然不喜此举,但也没有拒绝。当然,他也没有放松自己的计划;他和西瓯盟主,瑶家长老,还有田若在一起呆了许多日,讨论交州日后的发展。西瓯盟主和瑶家长老听了田若介绍五溪的模式后都是颇为动心,表示愿意试着按照五溪的模式开垦,种稻,发展经济作物和商运。
我听了诸葛亮说的这一切,忍不住拍手叫好,又说,“真要发展商运交通真很重要;至少郁林的水路要整顿出来,保证通航漓江没问题。或者发展海运?合浦只能靠海运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摇头道,“这都是些长久计议,莫要想太远了。书凤这两月在番禹又有何事?”
我忙把瑞雪楼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从皮影戏直说到刘巴的态度貌似正在转变。当我说到“孙不若”时,不禁暗自犹豫良久,但最后仍只是说孙不若似乎认识主公和燕子,并没有提起他的真实身份。反正荀谌在这里也就避世隐居,说了对谁都没有什么好处。诸葛亮听完我的故事,竟难得地现出两分惊喜,道,“子初当真有重思此事迹象?当初他书信求亮允他南下,言语之中何等决绝,不容人劝说;如今他若肯听得亮一言,终叫他不得囿于成见!过两人亮定前去拜访。”他顿了顿,又是若有所思道,“这孙先生亦非池中物也;却不知是何方贤士?”
他径自思索,我忙看地板,就怕被他发觉我没把知道的全说出来。却听诸葛亮笑道,“不如携亮去这瑞雪楼一游?倒也看看书凤写的影戏作何模样。”
“现在走过去正好看今天的戏,”我兴高采烈地答道。
今天的这一场戏是三顾茅庐,而且还是演义版。当羊皮剪成的诸葛亮终于睡醒,高歌着“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爬起床的时候,观众席里又是一阵大笑。不知为什么,这一段一直是笑点。不知道这戏的主人公怎么想?我有些心虚地转头看诸葛亮,果然就看见他的脸色很是僵硬。
“艺术效果,艺术效果,”我更是心虚地小声解释道,“这样能让观众觉得卧龙先生更亲近?”
诸葛亮看了我一眼,哭笑不得地说道,“若是书凤说起自家人都是这般,亮不禁为曹公担忧——焉知书凤会如何编排!”
“他那是被我编排得比较厉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么。不过曹孟德自己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他敢说这种话,还怕别人编排不成?”说到曹贼的脸皮绝对厚了很多,说道,“不过军师不会真担心我编排这些故事吧?军师放心,我说过,我这是有的放矢,为主公制造民意基础。浪费这么好的宣传资源多不划算。”
“书凤果然多谋,诡计百出,”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又说,“罢了,这也不用再看下去;且去楼上坐坐。”说着,便起身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