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言差遣众人将冷却的布匹捞出晾晒。
“半干即可,不要全晒干哦。”她穿梭在工人中间,叮嘱道。
接下来的两天,都是重复这种漂染。
看着院子里晾满了五彩斑斓却又深浅不一的布匹,方老板的头越来越痛。
洛言却不停的忙碌着,查看各个缸中颜色,浓度不足的就继续加染料;监督工人的工作流程,煮浆果的缸中放盐,煮植物的缸中放醋,有条不紊。
第四日一早,洛言宣布,“今日我们不煮布晒布了,来几个人把木门和竹篾都拿出来。”
方老板找来泥瓦匠和木匠,开始修缮库房。至于这些布,他已经不抱希望了,任凭洛言折腾。
洛言差人将一扇木门平放在地上,在雕花上浇灌上石榴缸中的粉红色,然后将菠菜缸中染过的草绿色的布料平铺在上面。又把这扇木门对称的另一扇,覆盖在布料上,再命人用绳子捆紧夹着布料的两扇木门。
“就这样操作,半个时辰后打开上面一扇,按照图案边缘晕染下一段,依次重复,直到染完整块布料。明白了吗?”洛言演示后,让工人们照着操作。
“木门和屏风就如此操作。”她继续指挥,“把竹篾模具拿过来。”
她早已安排人将竹篾做成了两款模具。
竹篾被削成三分之一寸细的竹丝,一款是竹丝等距横向依次平行排开。另一款的竹篾则是横竖垂直交叉排布。
她用模具粘了些紫苏缸内的深紫色,印在了姜黄缸染出的明黄色布料上,上面印出清晰的条纹。
“看懂了吧,”演示完毕,她说道:“咱们现在按木门、屏风和竹篾模具分组行动,每匹布一个配色。”
众人领命,纷纷开始行动,热火朝天地忙乎起来。
洛言和染布师傅在各组间不停穿梭,指导监督。
到了下午,第一批染好的布匹陆续悬挂在院中。
林家木门和屏风上的精巧雕花,此时都印在了布面上。搭配上深浅不一的底色,反而像水墨画一般,别有一番韵味。
竹篾模具两组印出的条纹和格子布,简约大方,醒目又不失质朴。
工人们看见成品,知道这事儿成了,布庄不用倒闭,各人也保住了饭碗,大家发出一片欢呼和掌声,干劲儿更足了。
修缮库房的方老板闻讯过来,看着满院子的花枝招展,愣住了。
半晌,他才回过神来,连忙跑上前轻轻的将晾晒的布料拿起仔细地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