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有三条计策可以应对,不知阁下想听哪一条?”司马徽此言一出,吕布,蔡邕和王允无不瞠目结舌。
平原步兵对战骑兵,本来就处于绝对劣势,常人能够想到一条破敌之策都非常困难。
司马徽举手投足之间就能想到三条,这未免有些夸张了。
王允笃定此人要么有过人本领,要么就是狂妄自大之辈,他轻笑一声:“老夫想见识一下先生本事,还请先尽说三计。”
“既然如此,那就让诸位见笑了。”司马徽抱拳回答。
“若我军战前有充足准备,可在平原上深挖壕沟,在下面卖上竹尖,再用浅土覆盖,骑兵踏入,必定困于陷阱之中,我军再伺机出击,可以完胜,此乃第一计。”
“若我军占据上风位,可以用辣椒马粪制造狼烟,只要点燃,烟味便会吹响敌军,战马嗅觉极其灵敏,一旦闻到烟味便会不受控制,四窜乱逃,此乃第二计。”
“若我军既无时间,又无天时地利,可在战前煮熟一锅黑豆玉米,抛洒于阵前,战马嗅到气味,会忍不住低头寻食,我军一鼓作气,必能将其一举击败,此乃第三计!”
司马徽口若悬河,一连说出三条应对之策,实在计谋百出,令人佩服。
王允没有从书上出题考司马徽,而是从实战出题,就是想看看对方是有真才实学,。
经如今看来,司马徽确实有过人本事,否则不可能如此轻描淡写就想到三条应对之策。
“水镜先生果真厉害,我王允佩服不已!”王允很少服人,但司马徽寥寥数语便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兄言重了,与你本领相比,我这些不过是旁门左道罢了。”司马徽谦虚道。
“哈哈哈哈,水镜先生谦虚了,日后有你教导诸葛亮,我们二人大可放心,若你不嫌弃,我们日后以字互称。”
“如是甚好,承蒙二位不嫌弃我身份低微,与我这山野匹夫相交,我司马徽荣幸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