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司马水镜

吕布走去查看,见大门上的牌匾写着“榆林学堂”四个大字,司马徽正是在此地教学。

从读书声来看里面大概有二十来人,人数不算很多,基本上都是当地村民的子女。

整个榆林村最有学问的人莫过司马徽,所有村民都会把孩子送到这里学习。

徐庶轻轻推开大门往里走,吕布和诸葛亮跟在后面,他们好奇地打量四周。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院子,院子里整齐地坐着二十多个孩童,他们年纪大多在十岁左右。

站在最前面的老者头发斑白,但身体并不佝偻,腰杆反而挺得笔直。

老者脸色威严,两眼深邃,身上穿着一件淡绿色长袍,手中拿着书本,他念一句,弟子们跟着读一句。

此人正是徐庶的师父,水镜先生司马徽。

吕布三人进来时,司马徽读书的声音顿时停下,脸有不满之色,但看清徐庶的样子后,他所有的不满都烟消云散。

徐庶看到恩师,他再也按捺不住,跑过去跪下道:“不肖弟子徐庶,拜见师父!”

“元直,你怎么回来了!?”司马徽看到昔日得意弟子归来,他激动不已,连忙扶起徐庶。

徐庶不愿起来,他哽咽道:“弟子挂念师父与娘亲,想回来看看师父,弟子离去五年一直未能回报师父,还请师父责怪!”

“元直,你我师徒情深,你外出闯荡也只是为了扬名立万,建功立业,为师又如何会怪你。”

“可是弟子这五年来一事无成,还闯下大祸,这让弟子愧对师父。”

“此事怪不得你,你先起来吧,咱们进去慢慢说。”司马徽扶起徐庶,他让弟子们先自行学习,然后拉着徐庶的手进去。

徐庶向吕布和诸葛亮打了个眼色,让他们跟着一起来。

众人来到大厅分宾主坐下,徐庶介绍道:“师父,这位是我的好友李木,这一路上多亏有李木照顾,我方才安全回来,他对我有救命之恩。”

徐庶深知要是没有吕布出手帮忙,他可能连破庙都走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