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默写兵法

仅仅是这一句开头,便让蔡邕与王允脸色惊变。

这倒不是因为他的字写得多好,而是因为他写的竟是孙子兵法里的始计篇。

他们原以为诸葛亮最多会写几首诗句,以示自己的书法水平。

却没想到这孩童还懂兵法,并且还是孙子兵法里最重要的一篇。

良久之后,诸葛亮终于停笔,众人皆是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白纸上,一篇完完整整的孙子兵法始计篇被他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

“诸葛亮,你如何懂这一篇孙子兵法,难道是你叔父所教?”

“非也,叔父没教,我在叔父藏书中看过,对此颇感兴致,故偷偷背下。”

诸葛亮没有说谎,这一篇兵法诸葛玄确实没有教过他。

别说他,就连比他大五岁的诸葛瑾连看都没有看过。

直至今日,诸葛玄也才刚知道自己侄儿竟然背诵了这篇孙子兵法。

“为何你对兵法感兴致?”蔡邕又问。

“这篇兵法的第一句已经替我回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诸葛亮摇头晃脑,念出纸上的第一句话。

他声音虽然稚嫩,但也念得颇有味道,如同个小大人。

蔡邕更为震惊,诸葛亮不仅能够背诵出来,竟然还知道其中意思。

他有些不信邪,他又指另外一句话,问道:“那这一句又是何意?”

蔡邕所指之处,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诸葛亮当即回答:“指陛下与百姓上下一心,可同生共死,若是如此,便不怕危机。”

蔡邕又连指三处,让诸葛亮解释。

诸葛亮对答如流,没有半点错误,如此天才,令众人大惊失色。

“你年纪虽小,但聪慧过人,有独到见解,日后必成大才!”蔡邕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诸葛玄心中大喜,照此来看,诸葛亮必定能拜蔡邕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