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的和刘先说了一会儿后续的处理问题,高干就离开了。
刘先能力是足以继续往上的,但他不想,高干也不勉强。
回到了桥莲的宅邸里面,又温存了两天,高干带着人就转身去了兖州和豫州,实际感受了一下科举不公的后果,立马就回雒阳了。
高干到了宫城之外,一名内侍已经在候着了,“高大人,陛下已经盼了好半个月了。”
“有劳带路了。”
高干紧紧跟在内侍的身后,没一会儿,黄内侍就跟了过来,领着高干就往宣室殿的方向走。
到了门外,高干迟疑了片刻,黄内侍笑着说道:“陛下特许高大人,赞拜不名,以后高大人入宫也不需要另行请旨,刚才那个五内侍就是以后专门接高大人入宫的。”
刘协对他的信任已经到了这种程度,高干也有些意外。
一几案全是奏疏,刘协看得头疼,听到脚步声之后,立马抬头看了一眼,眼前一亮,“高卿,你可算是来了,你看看我这里!”
高干看着一桌子的奏疏也叹了一口气,这就是不好好考虑就直接下手的后果,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
接着,高干在黄内侍的指引下坐到了刘协的一边,缓缓问道:“对了,陛下,此次的事情臣应该已经在上呈的奏疏中有提到的,陛下没看吗?”
“什么奏疏?”
刘协愣住了,最近高干没有奏疏上来啊?至少他是没看到的。
高干也故作吃惊,愣了一下,“上个月还有年前,臣都写过奏疏的,关于以往科举的流程,臣还和孔明细化了一些东西,应该已经送出来了的。”
刘协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高干,高干既然能说出来,而且还是这样一副表情,那就说明肯定是已经送出来了。
只是为什么没有到他的手上?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