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信,不可轻用,也不可不防的程度。
两人也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诸葛亮仔细想了一会儿,又想起一些事情,“那陛下会征召那几位先生吗?”
高干也想了一会儿,摇摇头,“陛下现在还不会直接从我手里夺人,而且现在荆襄一带的人只知道要奔向我这里,这会让陛下产生忌惮的。”
现在可不是和刘协闹掰的时候,万事小心为上。
接着,高干又看向了诸葛亮,“最近胡人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大多已经接到并州安置了,一部分还在幽州和凉州,已经大抵上都安排好了去处,只等报给陛下就可以了。”
这次护送回来,是马超和庞德。两人可都不是善于之辈,高干也不想细问了,要是细问,就有些不合适,也免得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那域外的那些牛羊马匹呢?都派人接手了吧?胡人的草场可是最好的,可不能荒废了。”
这放牧虽然收益慢,但是长久来看,还是很划算的,而且以后的天下,还是骑兵为主的,而从康居来的宝马就是一大依靠了。
不仅是马种的问题,还有环境的问题,只有好的马种可不一定就能生产好的马,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诸葛亮也知道这个问题,很自然的点点头,“已经由钟先生选出了一批人,还有原先的一些有放牧经验的人出去负责,按照公子原先说过的,每个月进行轮换。”
“你心里有谱就行,回头写个细章给我就好了,我随便看看。”高干十分放心诸葛亮,而且办事也利索,这么快就把事情办得八9不离十了。
诸葛亮也点点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诸葛亮也已经在写了,要不是突然听到高干遇刺的消息,赶紧赶过来看一眼,应该快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