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这一件事算是定下来了。至于为什么要选庐江呢,其他人不知道,高干的心里却是清楚的,只有这样,他才有更多的由头可以去庐江。
再加上庐江地处山区,本就是地广人稀的,急需人口去填充,所以高干只能从胡人那里下手了。
顺带着推行一下学校的制度,看在这个时代能不能推行起来,毕竟读书才才能知礼、明志,尤其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公立私塾的存在,那他们是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
能读得起书的寒门子弟可没多少的,这次选出来的寒门子弟虽然多,也只是因为有不少都是世家衰落的那种。
真正的寒门子弟连书都读不起的!
所以当高干说起这个的时候,诸葛亮都没有反对,他心里清楚这个制度的优势在哪。
接着,诸葛亮又问道:“素利可汗那边,他的部下有不少都是步度根和轲比能的旧部,相比而言,他的危险程度更高。”
“也一样,内迁吧,并且允许他们有一个汉人名字,这样才能彻底的同化。”
“诺,在下明白了。”
看样子公子也是早就有打算了,这个方案比其他的方案来说,更加完整,而且收益会更好,就是耗时比较长。
诸葛亮坐了回去,独自在心里琢磨了起来,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看向了钟繇,“钟先生的沥青已经在逐步接手了,那对民众的鼓励是否还在?”
“福利稍微改一下,但不会改太多,附近有两个县吧?每个人每年可以领两千钱作为补偿,以后就不要去那附近了,然后让焦触带着人守在那附近。”
脑子过了一遍,没用的老部下也就焦触和张南了,正好只是看守石油而已,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