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和诸葛亮一起讨论事情

高干眯起了眼睛,“这件事,是有点意思。”

“可是征孝廉那是朝廷才有的权力,包括各地举荐都是需要朝廷首肯才行的。”刘清跟着刘备后面那么多年,有些事情还是清楚的。

所以刘清说到这个的时候,的确让高干有些难办。

他现在只解决了高层人员的配置,有诸葛亮的统筹规划,孙资的办事能力,刘备的声望,再加上原先一批跟着他出来的比较平庸的人,只能说堪堪将用。

真要充实起来,还是很需要时间的。

这时候高干才意识到庞统和徐庶为什么提议他拿下益州和青州之后休养生息,巩固实力了。

六州之地需要的人才数量可不少的!

“行了,知道了,明天我就去解决这个问题。”

高干嘴角微微上扬,又看向了蔡琰。

“对了,文姬,你有什么亲戚没有?好像从来没听你提到过?”

蔡琰愣了一下,连忙道:“有一个女弟,嫁入了泰山羊氏。”

“兖州的啊?那就不好办了呀!”

高干倒是想要拉拢,但是泰山在兖州,那是曹操的地盘,他现在也不想和曹操发生正面冲突,这样就会破坏他想要的局势。

还没喝两杯酒,雪又下起来了,里面倒是暖洋洋的,炭火不断的。

次日,高干起身直接到了书房,开始考虑刘清和甄姬提到的人才问题。

“那就照搬呗!”

很快,一套相对完备的考试和教育制度就被他写了出来,都是亲身经历过的,有些事情还是很清楚的。

人才到哪个朝代都会是人才,而不是一个制度能限制的。

刘清刚端着一碗羹汤来书房,就看到了还没凝固的墨水,高干人却不见了。

“孔明呀,我又来了!”

黄夫人依旧脸色微笑的看着高干进来,诸葛亮连忙出来迎接。

“你来看看,这是我早上写的,一套比较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流程,你看看有什么建议没有?”高干搓着手,一边的侍女就赶紧递过来了一个暖炉。

“谢谢啊,没注意,还挺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