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他们选出来的这十个人中,只有唐慎和另一个人选的是《周易》。另一人文辞华美,却写得一般。杨淇是翰林院中最典型的清高穷翰林,唐慎从他选的这五道题目中就能看出,杨淇孤高自傲,自我要求极高。

相较于另一个辞藻华丽的考生,杨淇更爱唐慎的这五篇,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夫自胜之强,君子寻道而法天之理也。小辨以行,上之所履,是合天以为德,神化乃至极!

这说的便是他杨淇啊!

不与那浑浑噩噩的官场众臣同流合污!

杨淇甚至有了让唐慎得本届解元的想法。他将这个念头与其他三位副考官说了。

三位副考官都惊讶道:“虽说这唐慎的《周易》五篇写得好,但他第一场的卷子,答得并不如那刘泽。大人先前也说,刘泽是当之无愧的解元。”

有人猜测道:“杨大人……莫非喜欢《周易》?”

杨淇:“……”

要是唐慎在这,恐怕会大吃一惊。王溱说好的“世人皆知,杨大学士爱《周易》”呢?这是哪来的世人皆知!

杨淇再看了看唐慎的《周易》五篇,又去看刘泽的卷子。刘泽选的是《春秋》,写了《春秋》五篇。

“天命如此啊!”

九月初一,乡试放榜。

姚三本来想去贡院前看官差放榜,但唐慎拦住他:“你可知今日有多少人围在贡院外?”

姚三哪里知道:“不知道。”

唐慎:“一万多考生,至少有七八千人想知道自己的成绩。他们还有亲朋好友,加在一块,怎么也得一两万人围在桂榜旁。咱们没有午夜排队,哪里看得到!别去了,让奉笔在人群外头听着声音,若是报到咱们的名字,回来告知一声就是。举人我还是考得上的。”

这时候,陆掌柜和林账房也都北上来到了盛京。

旁人说这话,林账房还不信,觉得是说大话。但唐慎说了,林账房摸着胡子道:“姚三不去了,让奉笔去。听到消息,往回报就是。”

奉笔领了命令前往贡院,唐慎等人在家中等着。

时间渐渐过去,奉笔还没回来,连唐慎也有点急了。他从书架上翻出王溱给的那本《法门寺碑》,一遍遍的临摹,借此精心。等到日上三竿,奉笔急急地跑回来,脸颊涨得通红,喜不自胜。

众人一看就知道唐慎肯定中了。

姚三:“你快些说,小东家中了?中了多少名。”

“中……中了!”

唐慎从书房里走出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他长长松了一口气。

林账房问道:“多少名?”

奉笔喝了口茶,喘过气:“亚元!公子中了亚元!”

众人全部一愣。

下一秒,院子外传来吹锣打鼓的声音。穿着官服、系着红带的官差们进入院落,笑着道喜:“贺江南姑苏府唐慎唐景则,高中本届盛京乡试亚元!”

亚元,乡试第二。

唐慎哈哈一笑,看向姚三:“赏。”

姚三立刻拿出准备好的银裸子,分给这些报喜的官差。

知道成绩后,唐慎立刻前往傅府,向傅渭报喜。

傅渭竟然一点不惊讶,而是笑着对唐慎说:“不错。”

唐慎想了想,道:“先生莫非也派人去贡院外头等着了?”

温书童子在一旁插嘴道:“可不是,我一大早就去贡院外面排队了呢,在地上睡了一夜!”

唐慎心中一暖。

傅渭的两个学生,王溱当年是真正的三元及第,童试、乡试、会试都是第一。这次唐慎得了乡试第二,傅渭并没不高兴,反而觉得自己这个学生是真的努力了。

王子丰出身琅琊王氏,五岁就拜他傅希如为师。唐慎是真正的寒门学子,年仅十五便有这番成就与学问,实在难得。

傅渭问道:“可曾向你师兄报喜?”

唐慎:“还未。”

“那便去吧,子丰也算是你半个先生了。”

唐慎点点头,又去尚书府。

等到王溱回来,只见唐慎在花厅里老老实实地等他。一见到他进门,唐慎立刻站起来,道:“多谢子丰师兄乡试每场给我送的考篮,景则未曾得本届解元,让师兄失望了。”

王溱脚步一顿,望着唐慎恭恭敬敬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他这个小师弟,倒是会先发制人。

“一万人中的亚元,难道就不好了?”

唐慎作揖:“师兄当年是解元。”

王溱让管家又上了一杯茶,他没坐在花厅的上座,反而随意地坐在了唐慎身边的椅子上。他忽然道:“古来说,有龙凤呈祥之意。”

唐慎:“?”什么玩意儿?

王溱真心实意地感叹道:“我是解元,小师弟是亚元。包揽前二,正如那龙凤呈祥,咱们师门齐全了。”

唐慎:“……”

你王子丰怕不是脑子有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