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廷议上的炸弹

自己尚且身强力壮,大明如同正午的烈日,光芒万丈。

他朱元璋在位一日,大明便坚不可摧。

华盖殿前,朱元璋目光凌厉。

“咱很想知道,那小子究竟会拿出什么方案。”

期待的话语,在华盖殿前轻轻回响。

……

“大明定都已27年,建国初时,应天有多少人口,直隶的人口又是多少?”

“现在呢?应天与直隶的人口又有多少?”

“唐朝初建,全国人口不过千万,经过太宗高宗时期,人口翻了一番。”

“而大明立国27年,人口早已翻倍,京城之地拥挤异常,虽然集中了天下财富,但这财源却好似淤塞的池塘,财富积累于此,导致剥削压迫频繁,该如何破解此局?”

华盖殿内,朱允熥面对着京中三品以上所有官员,语调平和却直指要害。

他们大多反对迁徙直隶百姓到交趾,原因不言而喻。

直隶乃国家税收之重地,又享京畿繁华之美名,一动则触动无数人的利益链。

淮扬的盐税,苏杭的丝绸,江淮的军备粮草,更不必提富可敌国的徽商以及各地豪商。

直隶不仅关乎大明的财政命脉,更与朝中诸多大臣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堂上再次陷入沉寂。

朱允熥提出的难题,无人能解。

这些年,单是应天城的治安问题,较之建国初期已呈倍数增长。

朱允熥轻轻叹了口气。

“昔日唐朝长安城,人口百万,繁华至极,不过50年光景,李唐皇室为何频繁东出洛阳就食?”

朝堂之下,一片沉默。

唐朝东都之设,原因众多,政治考量,军事布局,经济因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安城人口膨胀,也是促使之一。

那时的长安城,既是世上最繁华的宝地,也是管理乱麻,环境恶化之地。

不过今儿个,连詹徽都憋着没吭声。

朱允熥悄悄扭头,瞅了眼一旁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