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生想了想“我觉得朱婷说得有些道理,但又觉得不该是这样,闹不清,妹妹说呢?”
银霓“妹妹觉得当是同样的茶,只是泡法不同因此口感有异。”
蓝生恍然大悟,茶带苦涩味是因为浸泡太久的原因,而香味也没了,没想到不喝茶的银霓竟然懂。
“可为什么称禅茶呢?”
银霓道“所谓禅茶一味,同样的佛理,同样的茶,悟性不同,泡法不同,悟得出的结果便不同。尤其来喝此茶的,多是慕名而来,想尝的是皇帝喝的茶,可真的给他喝了,却还不相信,
这就是为色为受为识所惑,不得禅茶隐中奥妙。”
蓝生正惊讶于银霓对禅的悟性,此时却听身后一和尚道“阿弥陀佛,女施主一念智而般若生,无处皆可静心观照,看来是与我佛有缘之人,不知可否入禅室一叙?”
这和尚五旬开外,戴了顶僧帽,身材适中,相貌也平凡,可他眸光深邃,脸上微绽浅浅笑意,像是藏了什么玄机。
银霓打量着和尚,疑问“我心中虽有佛,却不信佛不礼佛,如此还能算有缘么?”
和尚微哂“礼佛拜佛只是修行,心中有佛,便能生无上智慧,有无上智慧便是与我佛有缘。”
这是间小禅房,二十尺见方,敞着窗,门开着,蓝生与朱婷候于门外,和尚盘坐于一蒲团上。银霓摘下帷帽,不坐而立,蓝生猜想她必是觉得盘坐不舒适且不雅致。
和尚也不以为意,没有任何寒喧,问候,直接与银霓谈起智慧(般若)。
朱婷才听了几句,吐着舌头,嫌耳乏,拉着蓝生跑到放生池旁,里面有不少鱼,还有乌龟、王八,想必都是善男信女买来此处放生的。
蓝生想起了《智慧》,问朱婷“妹妹,妳说池里的鱼快乐么?”
朱婷望着池子的鱼,斩钉截铁“它们不快乐!”
蓝生笑问“妳怎知它们不快乐?”
朱婷想都没想“鱼不像人有七情六欲,大鱼抢了小鱼的食物、地盘,会喜,反之,食物地盘被抢,会怒,可这都很短暂,因鱼不长记性,很快便会忘了这事,喜与怒便没了。快乐是要长
期的有这喜的情绪,鱼不会有,大部分的虫豸也不会有人那种快乐的感觉,它们的生存环境很危险,随时要面对敌人,也不容许有这种感觉。”
蓝生惊吁“没想到妹妹也这般聪慧,这问题读书人辩了两千年也没结果,没想到妹妹三言两语便解决了。”
朱婷摇头“他们是诡辩,以一己之心度人、度鱼,所以谁也不服谁,哥哥相信妹妹说的,是因为妹妹真的知道鱼的秉性。”
蓝生问“那妹妹快乐么?”
朱婷喜道“哥哥,朱婷喜欢快乐,所以喜欢跟哥哥哥在一起,不论做什么事都快乐。可回到圣地,不是不快乐,而是如姊姊所说的色、想、行、识、受五蕴皆空,就像神仙与佛,不但不
要快乐,还要将之屏除。”
蓝生了解,九尾族人生于圣地,从小便接受类似五蕴皆空的观念,安于现状,不忮不求。可朱婷与朱玉从小与蛛精生活在一起,受她影响极大,虽然回到圣地能逐渐潜移默化,可一但出
来,便会迫不及待地将所有的野性释放。
蓝生续问“妹妹妳说,白马是不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