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师徒

问了才知,自得知两人身分后,远近的孩童便每晚来到刘实家门前聚首,连西村的都有,想再一睹两人风采。虽已离开一个月,却仍每日如此,而刘实俨然成了两村孩童共举的《武林盟

主》。

“蓝大侠”刘晓月一副老江湖状,拱手道“不知明日可否传授我等武艺?”

“待会,我和师姊商议一会。”蓝生面有难道

“是诗妹!”众孩童齐声嚷道,笑声此起彼落,连宝儿都笑了。

“宝儿笑了,宝儿笑了!”阿七道“石头要请吃红薯了”。

原来刘实曾说过,谁能把宝儿逗笑,就请谁吃烤红薯。

蓝生和诗妹相视莞尔一笑,这群孩童甚是顽皮逗趣。

两人进屋与大娘聊了片刻,忽见刘实跑来,一脸不屑道“娘,刘朝那厮又来了。”

大娘皱眉,沉脸喝道“不可无礼。”

随即向二人道“那刘朝自比武后便不知所踪了好一阵子,前几日听说诗姑娘收了宝儿为徒,便每日前来,希望能拜蓝公子为师。”

刘实怒形于色道“这等浑人,让儿去打发他走罢。”

自那日刘朝惨败后,顿时成了东村人们的笑柄,尤其是孩童,当他是自不量力,欺世盗名之徒。

“且慢,”诗妹立即起身对蓝生道“师弟,随我出去,我自有道理。”

蓝生望着诗妹,一脸讶异,怀疑诗妹是否真想让自己收刘朝为徒。

一伙孩童早就左三圈、右三圈地将毕恭毕敬,立在院中地刘朝团团围住。场面仿似公审,言语间尽是些揶瑜、嘲弄,对他甚是鄙夷,土龙甚至还偷偷地用石子掷他。

而刘朝却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脸上青筋紧绷,束手枯立恭敬如仪…这一幕直让人想起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

“休得无礼!”诗妹怒道,众童见蓝生与诗妹气冲冲地出来,立即卖起乖,个个笑容可掬,温良恭俭让起来。

刘朝一见蓝生,二话不说,扑通便跪倒在地,求蓝生收他为徒,看来他已探知诗妹收宝儿为徒的经过。

这可叫蓝生傻眼了,手足无措地望着诗妹,刘朝比他大了最少二十岁,如何能收他为徒?

诗妹瞅了蓝生一眼,走向前对刘朝道“大叔,我听村长说过你的事迹,大叔出于书香门第,虽满腹经纶无奈却生于此乱世,学问不但不为蒙古人所用,甚至还屡遭休辱…”

“大叔散尽家产弃文学武欲济弱扶倾,却难觅良师…”诗妹说到此停了下来,望着眼角里布满血丝的刘朝,心中激荡不已…

刘朝可不比宝儿,他已是快四十的中年人,如今却当着众孩童面前跪求比他小几十岁的蓝生收他为徒,这是何等的决心?以管窥天,他的人生又是何等的无奈不堪!

诗妹眼眶也红了,抑声道“刘大叔你先起来,这样我说不下去了…”

在土龙与刘实还有小刘五的搀服下,刘朝并没太多的抵抗便颓然立起。

诗妹续道“刘大叔请你告诉大伙,人因何要习武?”

刘朝呆视着诗妹,瞥过蓝生一眼,缓缓道“人生于天地间有别于畜牲,既有知有灵,便当奋发,做个顶天立地之人。太平之世,饱读诗书经世济国。无君乱世,则尽一己之力,以武止戈

,济弱扶困…方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父母、祖先。”

诗妹道“刘大叔你说得很对,人不论对父母还是天地,总要感恩图报,学文也好习武也罢,都不是为了虚名或功利,尤其不可争强好胜。”

“蒙古人侵我中土、断我道统已近百年,如今已是强弩之末,朱元璋气候渐成。说不定将来,中土又能回到如大唐盛世,重兴科举,文人儒者便可一展长才,报君、治国、平天下。”

刘朝万万没想到,诗妹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这般道理,不只是他,连蓝生也嗟叹不已。

“不如这般,”诗妹道“从明日起,我与师弟便授诸位些足以防身的剑法及内功。而刘大叔,你须每日教众人读书识字,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众童听后无不欢声雷动,今后不但可习武,更可读书识字,一时间喜气云腾,乐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