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棵行走的杂食性植物,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茁壮成长的。有时候,人们会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就像是活了一个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绝唱:内心是澄净的,温婉中有一份执着,久经世事变迁之后,思想文字中不失赤子般的淳朴,目光话语里时刻有着一份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生活总是美好的。
在无穷的宇宙中,在万丈红尘中,身为杂食性植物的人类是渺小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魅惑,每个人都可能随时迷失,像那活泼泼生命力旺盛的江河汇入大海一样走到生命的尽头。说是感动也好,说是无奈也好,生命还是生命。
生命应该不是个悲天悯人的人,也不是有着圣母般目光关照时间的慈母。不过,有意识的生命个体可以认为那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一个不用寒暄却可以不眠而谈的朋友,也可以认为那是因为沧桑而显得真实的长者、一个可以用平等关爱给自己希望的长者。
生命,应该不必一定需要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美丽的黄昏。比如一个不辍网的劳蛛,即使知道网不住星星和月亮,但依旧织网。比如一只不羁的猛兽,即使身受重伤,也会站立着死去。比如不倦的舞者,即使身戴镣铐,也要舞出生命的绚丽与悲壮。那些所谓榜样们的行为举止,似乎都太有政治意图掺杂其间了。
所谓生命,应该只是单纯的一个过程吧?
拥有而后放手,提起而后放下。透过欲望的迷瘴,寻找涟漪过后宁静的水面。朝闻道,夕可死。有所经历之后,体会那最后的彻悟。通过痛苦的磨砺,感受无痛无痒的清宁。并不定要学那些只敢纸上谈兵以佛学净土为逃避借口躲藏世间苦难的庸碌之辈,并不定要会津津乐道于各种各样不足一提的修行苦楚,并不定要咬牙切齿时时想着刻骨铭记的某些奇耻大辱,并不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剃尽三千烦恼丝看破红尘找出生命的意义。
活着,就是生命。死了,也是生命。
活了一次之后,说不定随时都能再活一次,因为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我们以这个姿态活在眼前可以看得见、耳边可以听得到的世界里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努力遵循生命的意义、让生命得以延续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