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误会。
误会,通常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
古人云:人贵直,文贵曲。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写作的时候都会刻意地使用误会手法。那种误会,是利用人物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或是人物处境、性格、气质的差异,造成一种暂时假象,是通过偶然的情节来反映事物必然规律的一种构戏手法。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常可以见到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升级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彰显多姿多彩。乐观而言,为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确实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如何恰当制造误会,我应该会说:有2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巧布歧途。在文章开始时就设计误会,然后故意领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中越走越远,有时候甚至设置重重歧途、环环相扣,最后袒露真相,使得读者发出“噢原来如此”的感慨,便是成功。设置误会的过程是蓄势的过程,蓄势越大、误会越深、给人的震撼越大。
其二种方法是伏笔照应。不论何种误会,结尾都应该要揭开谜底、消除误会,尤其是从对读者负责任的角度,必须要给读者消除误会,这样才能给读者以豁然开朗的艺术享受。为此,大多数文学作品都会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并且将误会尽量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同时避免人为编造的破绽。
其实,我是不喜欢误会的。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制造误会、也不会在行文中运用误会手法。
深知平铺直叙乃是作文大忌的我,仍然如此逆天而为,不是因为我不想取悦读者、不想给读者创造享受的触动,而是因为我见惯世间的误会、厌倦因为误会而虚度的青春与虚耗的情感。比起千万误会蹴就的漫长煎熬与短暂的感动,我更喜欢平淡沟通维系的知性理解与偶然阵痛。
行文弄字尚且如此,在为人做事方面,我更是不喜欢误会的存在。此时知道麒麟对杀神存在误会,置之不理可大可小,我是当然要立刻处理的。
我将杀神前往韩方县城的所作所为都转告了麒麟,麒麟说“那都是他告诉你的、骗你的”,我无从辩驳。
正当场面又要陷入沉默的时候,杀神悠悠地从楼梯走下,阴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