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到老绵之后,我对老绵的态度始终是“希望老绵过得好”。如果老绵跟了我走、却过得更不好,那我就不得不好好审慎反思。可能,我没有信心给老绵完美的幸福未来是一种懦弱,可是,比起老绵的幸福,我的懦弱又算什么呢?
曾经,马东村有一对夫妻生有3子1女,在人们普遍喜欢批斗的年代,他们一家被归类到地主的行列、常常被批斗。时势逼人,那对夫妻和3个儿子都希望那个女儿可以嫁到其它经济稍微发达、民众思想较为开明的地方。
大概是造化弄人吧,他们家的邻居有一个穷苦亲戚,常常回去他们家的邻居串门探亲。串得多了、探得多了、见得多了,那个女儿竟然看中邻居的穷苦亲戚、执意要嫁,无论家人说什么都不听。
时过境迁,那对夫妻都撒手人寰了,关于那对夫妻对那个女儿的复杂心思可以抛开不提,但那个女儿还活着,那个女儿的3个大哥也还活着,而且他们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大得不容忽视。
据说,那个女儿跟丈夫结婚之后生了2个儿子1个女儿,穷困半生。穷的时候,天寒地冻只能穿拖鞋去参加亲戚朋友的宴会,她娘家的侄子侄女看不过眼,当即就带她去买鞋袜穿上。困的时候,屋子塌了只能厚着脸皮找3个大哥求助,那3个大哥脾性好、愿意接济,但也仅是帮她解决燃眉之急。
在2017年的时候,那个女儿中风瘫痪了,她的唯一一个在世的大哥的儿媳妇带人回去看她,发现她家的经济环境还是很差。
如果她家有小车,在中风的时候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应该不会全身瘫痪那么严重。如果她家有闲钱,在平常时候备些保心护脑的药品、同时注意健身,应该不会落得如此境地。如果结局是飞黄腾达、和和睦睦,也许不会引人唏嘘。可是,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果呢?
我们现在的处境跟那个女儿最初做抉择的时候有些相似,就是老绵明明有一个很稳定的现状和很明朗的未来,而我则是个朝不保夕、几乎没有自救能力的天谴者,我敢让老绵违背常理跟我去受苦受难吗?
就算我敢,我也不能吧?如果真的爱一个人,能让那个人跟着自己受苦吗?
这样或那样的疑虑,终于将我的眷恋和不舍削成了两半,一半藏在心里,一半抛给面前的老绵。
“既然你不能去我的基地,我就不勉强了如果有时间,我能再过来看看你吗?”
这话,我说得艰涩。
我感觉自己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连思绪都有些迟滞。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