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云松书舍”落成,改变初衷毅然捐出书舍,成为杭州的新旅游景点,内藏金庸作品及手迹陈列室等;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东方港筹委会委员;
2005年,获得剑桥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名衔;
2009年,被聘为天朝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2010年,获得米旗国剑桥大学授予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2011年,获得国立清华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院士;
2014年,90岁大寿,各个领域纷纷为其庆生,有武侠迷手抄840万字贺寿;
2015年,授权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将《鹿鼎记》改编为评书,由“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及其弟子播讲;
2015年至2023年,发生了什么,出于对金庸先生的尊重,我不方便胡思乱想。
我在这里不厌其烦逐词逐字自顾自地回忆着金庸的生平简历,不是因为脑子一片空白想用来催生些想法,而是因为想起初次见到那生平简洁时,我第一次醒悟:再伟大的作家,其一生都不会只是在写作。
正如作家可以身兼多职,每个人、每个天谴者都有不同的经历,身份、立场,并不能代表所有。
想到这里,我回了黄大哥一声:“带她回来吧。”
黄大哥:“好的,主人,我们现在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