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本还坚持当年证词,可刑部与大理寺官员老练,旁敲侧击,再步步紧问,他们眼看有些马脚纰漏不好糊弄,便又推说时日已久,记不太清了。堂官再多问得两句,他们索性得了个结论叫“莫须有”。
“我也不知……我只说我知道的,我知道的就是这样。”打更的道。
堂官问:“你当年供词说你亲眼见洛金玉夜晚在河边焚烧血衣、埋杀人凶器,可据钦天监官文记录,那日天昏,不见月光,五步开外难见五指,你如何在十丈路外确认到那人就是洛金玉?他若焚埋杀人罪证,难道不遮挡脸?且河就在旁边,他怎么不将凶器扔进河里,好过埋在地里?”
打更的梗着脖子道:“小的就是见着了……人虽看不清,可那身衣裳,可是与他被捕时穿的一模一样,身量打扮,都是一样。且他要如何处置凶器,小的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兴许读书人想的就是与人不同?”
堂官道:“因此你确实并未看清那人的脸,仅凭装扮背影,臆猜那人是洛金玉?”
打更的忙道:“也不是臆猜!就是……就是……”他一咬牙道,“就是看了脸,绝对是他!且大家都知道,那前些时日,他方才与被害的人有争执,不是他,还能有谁?小的可谁也不认识,没偏帮谁,只为了个公义作证。”
堂官道:“哦,你是在心里早已认定了是他,因此怎么说都是他。”
打更的道:“大人,您这么说,小的可不乐意了……”
“本官查案,还要问过你乐不乐意?”堂官有些无语,“那你说说,你怎么的天赋异禀,能看常人所不能看?”
打更的自然说不出,一个劲嚷嚷自个儿帮理不帮亲,何况还谁都不亲,被人拽了出去。
其他诸人也差不离皆是如此,言语含糊,许多地方细究不得,一问得细了,便知不合常理,而对方亦给不出答案,也说不分明,只能继续莫须有。
最后是当年审这案的应天府尹。
这府尹为官数十年,也是混惯了官场的油子,早得了消息,心中也有了应对,作出老实憨厚模样,只说当年证人证词皆是那样,他便那样判了。
刑部堂官问:“因此,你们没有一人亲眼见人是洛金玉所杀,就判了他杀人罪?”
府尹叹气,正气凛然道:“大人,这些证据放在一起,说不是他杀,也不大可能了,更大可能就是他杀的。杀人大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下官只是怀着满腔公义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