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书语很早之前就和她说过张科家境贫寒,所以眼下听到这番说辞并没有任何惊讶。

不过她也注意到了张科眼底快速闪过的那抹警惕。

他刚刚在警惕什么,是担心她嫌弃他的家境,然后拆散他们两人吗?

江岁欢见张科不太愿意聊这个话题,便转移了话题。

毕竟这点小事,她随便找个人都能调查清楚,又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小问题上。

想要试探一个人的人品,要看他的谈吐与举止,那些稍微就能打听到的事情是很容易做戏的,而且,外在的这些东西后天都可以改变。

可一个人的内在如果养成了,再想改变就很难了。

“本王妃听说张公子进京赶考的时候,曾经得过崔大儒的青睐,还曾被他邀请去听了他几节课,不知道张公子对崔大儒证人有什么看法。”

崔大儒是大周如今最具盛名的文坛泰斗。

他的名声名扬天下,只要是个读书人,就没有不想成为他学生的。

只可惜崔大儒已经二十年没有收徒了。

当时崔大儒对张科赞赏有加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崔大儒会收他为徒,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崔大儒见了他几次之后,态度就淡了下来。

江岁欢得知此事后,还派人调查过此事,不过什么都没有查出来。

如今见了张科,她想听听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能得崔大儒青睐,乃在下的荣幸。”

“崔大儒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此生能听他讲学,在下受益匪浅。”

张科这番话说的依旧冠冕堂皇,江岁欢不太喜欢这个答案。

“这些都是世人对崔大儒的评价,本王妃想听听你对崔大儒的印象。”

张科看出江岁欢是想听写他的感受和想法后,低头沉思了好一会才开口,“崔大儒比在下想象的更和蔼,对待在下这样初出茅庐之辈也极其有耐心。”

“他是在下的榜样,在下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把他作为目标,传道授业,为百姓请命,做一个好官。”

这一次张科的说法虽然带了他自己的看法,不过很明显他依旧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