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咱得给姜大人立碑呐

可看归看,惊归惊,之后便也寻常心。

对于从小就锦衣玉食,出生就已经拥有寻常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地位的世家子。

他们懂得某些东西的重要,却很难去产生共鸣共感,自然也难说触动。

就像土地恢复一事。

他们清楚姜梨花做的这件事能给百姓和北朝国带来什么。

最多只感慨她的确挺厉害。

更多的感受便没了。

毕竟东南土地再怎么衰败,农民粮食如何减产,都妨碍不了他们每天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可现在看着这一幕,即便无法感同身受,却也无法不动容。

从这些人的行动和态度中,他也终于能深刻感受到,土地、粮食,之于百姓,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不只是他们吃饭的活计,也是他们的根,他们的命,他们的一切。

而姜梨花,是从绝境中,把他们救出来的人。

他看着她的目光,不由深邃了几分。

一个人有多大的能量,有多大的能耐。

或许不是看表象实力,也不是看地位背景和资源。

而是看有没有一颗可容一切,不为己不为利的心。

他不由想起当时姜梨花那句:“无爱便无怖”的解说。

因为不在意他们,所以对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无动于衷,可以忽略。

哪怕被那么多人所不解,被那么多百姓谩骂指责。

她依然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步调,不含半分怨恨和委屈,为百姓着想,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他把自己换想进去,如果是他身处此境中,或许早在第一次流言开始,第一次被谩骂时,便会甩手离开,不再管这些人的死活。

她说做这些不为谁,只是想做自己觉得有价值,对得起生命的事。

此时此情此景,似乎更能叫人明悟和感触她那番话。

堂屋中,姜梨花好不容易才稍稍把村长们的情绪安抚下来。

听说他们竟然还要给她立碑立庙供奉进祠堂。

她哭笑不得之余又有些感动。

忙摆手,“千万别,大家不用如此,我也只是尽自己所能而已,同样也是尽我的职责罢了。”

说完又道:“还有,现在和以后都会陆续出更多新政策,我一个人能力毕竟有限,往后还是要诸位村长多加帮忙监督。”

村长们连连应和,表示绝对会对姜大人肝脑涂地。

“只要大人用得上我们这些老骨头的,尽管说,哪怕只剩一口气,都一定竭尽全力为大人办到。”

姜梨花失笑,有些无奈。

先前还为陈大柱对伍成的宣誓感到好笑。

如今自己也遇上了,好笑之余,更多的却是心酸。

平民百姓,从生到死,都在为了一个‘活着’而努力。

他们就像坏土地里那些杂草,无论环境再差,哪怕只有一线生机,都会倾尽所有去抓住。

别说钟开扬之前感触不深,她之前也同样如此。

她出身于一个富足的家庭,从小除了读书外没受过什么苦。

选取的专业和职业也是专注科研的东西。

哪怕辛苦,苦的也是身体,还只是短暂性。

她有下乡,却只是路过,没有体会过真正的民间疾苦。

眼前所见的,也是人民富足的盛世太平。

即便来到这里,做那么多事,就像她自己说的,不是为了谁,只是想让重活一次的生命更有价值而已。

可现在看着一张张老泪纵横的脸,她突然好像有些明白责任和义务。

以及那句丰碑上经久不衰的话。

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

送走一群村长后,姜梨花回到房里,始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只能睁着眼睛,看着黑暗中的帐顶,胸腔中难得澎湃起从未有过的激情。

她想着,她或许还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不为别的,只为这片土地上那些如小草般坚韧又无助,苦苦求存的人。

翌日一早,姜梨花先去几位匠作大师居住的宅子走了一趟。

然后才前往衙门。

清晨的县城更加清冷,只有集市那边隐约传来喧闹声。

一行人轻车简行,倒也没引起什么人注意。

衙门里,听说姜梨花找的苟县令急匆匆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

穿好衣服就跑过来。

“姜大人,早啊。”

苟县令一看到姜梨花,就笑得脸上开出一朵花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