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氏家族闹分裂

姜梨花闻言并未显露意外之色。

她当然知道,自古医药本就暴利。

只是她做的只是批发,之前又刚起步,没有任何销路,自然得让利。

即便继续和永安堂合作下去,她后面肯定也都会提价。

只是她本心并不想这些药膏卖太高的价,她希望寻常人也能买得起。

一些用料贵,成本高的中药膏没办法,一些成本低的却可以做大众产品。

她这么想,便也这么说了。

即便是中药膏,她也希望不单单只是成为大家贵族之间才能流通的产品。

几十两一斤,一斤买不起,一两半两的总能买得起。

听完她的解释,兄妹两微愣了愣,而后沉默下来。

要说出身医师世家的他们才是最该考虑这种事,而不是想着盈利。

姜梨花的话犹如当头棒喝。

两人都不由想起出门时,祖父的一番叮嘱。

“以人为先,以德为准,不争利,不论权。”

大意是一切以东西是否与人有益为准,应重医德,不争利益,不符合时也无需因王权,明知不可为而为。”

这番教诲两人倒是记着,却未记透。

凤家传到现在也有上千年,家中不知道出过多少神医、医官,在北朝国每任家主甚至一直占据院首位置。

家族大了,底蕴深了,难免一些东西会变质。

尤其对一些阅历还不深的小辈来说。

明明凤家为医届之首,名气却甚至都不如那些卖药的。

年轻一代一直野心勃勃的想变革。

这次刚好就是一个机会。

两人已经确定姜梨花的药膏可行,自然而然接下来一步考虑的就是利益。

他们更多想的是这些药膏能给凤家带来什么。

而不是能给病人带来什么。

凤家同样医馆遍天下,来看病最多的其实都是普通人。

丹药制作繁琐且不易,耗时长数量少,价格自然也无法降低。

所以对寻常人开的药不是药粉就是直接配药包去熬。

但很多东西肯定不如经过各种炮制的丹药好。

可药膏不一样。

尤其姜梨花的药膏效果强,口感也上佳,按她所言,只要材料足够,出量也没问题。

这样的话一些药膏成本价能控制下来,售卖价自然也能降低,这样寻常人也能适当配备一些。

像枇杷膏,或许只需半两的量就足够一个疗程。

只是他们都没想到这点,甚至对这些寻常的药膏也没比中药膏重视,觉得医馆里寻常的药汤和药粉效果也一样,不需要多此一举。

两人越想神色越差。

最后兄妹两对视一眼,都露出惭愧之色。

凤白术看向姜梨花的眼神也更多了一丝真心实意的赞赏。

之前的赞赏只因她的制膏能力。

如今却为她的气度和心胸叹服,“多谢姜夫人当头棒喝,着实惭愧,如此,不如重新定价,凤家也许诺售价不会高于采购价的五成。”

姜梨花忙道:“我也只是一点浅薄拙思而已,定价上贵堂按实际情况便可,只要不过度溢价,毕竟运送、搬运、包装、售卖过程等都需要投入不少钱财。”

凤白术闻言,眼底更多了几分笑意,配上那一双狭长的凤眼,儒雅中竟多几分风流倜傥。

“你说得对。”

接下来他便重新撰写契约书,之前的药膏清单定价由姜梨花先定采购价。

而他则添上一份统一的售卖价格。

虽他赞同姜梨花最后那番话,但定价还是按照自己先前说的。

本来是不高于五成,不过在姜梨花的建议下还是改成翻两倍的价钱。

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东西运出去,要承担的资金和风险真的不低。

凤白术也的确要考虑这方面的利益,便同意了。

像姜枣膏,姜梨花定价依然是200文一斤。

他则定价400文一斤。

不过膏药姜梨花给划分为中高低档。

低就是寻常药膏,定价只在采购价上翻两倍。

(写到这脑子突然卡住,一倍在数学上还是原来的数字,平常的惯性思维是番一倍就是加倍,现在保险起见就写两倍,万能的读者们给我通一下脑,逻辑死)

中档就是用料多却不贵,功效比较大众的药膏。

售价是采购价的三倍。

如决明子菊花膏,一斤姜梨花定价1.5两,凤白术就定价4.5两。

贵材料的中药膏,就划为高档,直接翻五倍以上。

像玉肌膏姜梨花定价30两一斤,他定价150两。

用贵的利润弥补廉价药物的亏损,就像田忌赛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