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就有两个高价收橘子做果酱的村人,拿着婆娘熬的果酱上县城去打听。
他们熬的这些橘膏跟姜梨花的看起来有点相似,不过味道却天差地别。
但是大夫一看就能认出是什么东西。
熬药膏本来就是从古代传下来的。
是从熬膏药变化而来。
只是熬可食药膏一般都是用好药材去熬,也只有富贵人家能用上。
寻常大夫也不会耗这个材料和时间去做这些玩意。
富贵人家不来他这看病,他熬这东西总不能卖给穷人,所以寻常百姓自然不知道。
县里有三家药堂。
永安堂规模太大,两人不敢进去,就找了另外两家小医馆的大夫问。
大夫听说他们这东西是用野橘熬的,有人说是药膏,问是不是。
被询问的大夫就说是,听完他们熬药膏的法子,也说没错,可行。
不过说他们这个药膏熬得不行,品质太差,一般没人会收。
还提起之前也有人拿橘膏来卖过,对方的橘膏品相和品质,药效也都很好,那种就能卖好价钱。
两人当下便问那人是不是一个女人。
当时来这两药堂推销橘膏的是强子和小红。
大夫就说是一对夫妻。
两人闻言,就以为是别的也做药膏的人,顿时对姜梨花那句很多人都会做也信了大半。
之后他们再追问大夫要怎么改良,怎么做,大夫都不理他们了。
虽然一些药方都是医书上有。
可制作手法却都是各家秘传,哪能随便说出。
两人虽得到结果了,心却沉到谷底。
既然姜梨花没骗他们。
也就是说他们做药膏的法子没错,那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想到他们高价收的橘子,心里就止不住的心慌。
大夫说他们这种肯定卖不出去,那怎么办,都砸手里了?
要知道为了收橘子,他们可欠了不少债。
“同样的法子哪可能差别那么大,肯定姜梨花还藏了一手,咱找她问去。”
两人一合计,便匆忙赶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