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从哪里来的?谢沛不是还没回来吗?他怎么能吩咐人做这样的事?!”姜贵妃咬牙道,“番茄宴,老臣子。”
“这是存心要让所谓的老臣子们想起先皇吗?”
姜贵妃的话让周围人瑟瑟发抖,其他人也就算了,但在宫里做事多年的人,自然知道老臣子们对先皇的敬仰。
因此还驳过今上许多事情,一提就是先皇不准,先皇说了,先皇定下的规矩不能违背云云。
只有暗地里,众人才知道今上有多恨这句话。
好像这天下只有先皇能皇帝一样。
好像只有他是明君。
后面的人就算拍马也追不上,而且他这个原本就不入眼,根本没被先皇亲口承认的继承人,在很多大臣眼里,根本不是正统。
就算他是先皇亲生儿子,那也不是正统,谁让他并未得到先皇认可。
可先皇认可过谁?
他这辈子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操持政务,两三个月不入后宫那都是常事。
生了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基本上都没管过。
当年的后宫可自由了,毕竟没人管。
可厮杀的也厉害,谁不想让自己儿子继承大统?继承如此伟业?
姜贵妃听今上说过,先皇基本没有抱过任何一个孩子,唯独夸过一句的公主,立刻被满朝文武视为瑰宝,一时间名扬天下,现在这位公主还吃着十几个大县的俸禄,远离京都在漂亮庄子住下,驸马一年一换都没人说什么。
就连什么都参的御史台,也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还说那位公主气度非凡,有魏晋风范。
什么东西就魏晋风范了?
先皇唯一夸过的女儿如此,儿子却是看学业,谁的学业出众点,就会多问几句。
但仅仅多问几句,在后宫又是一场搏杀,搏杀归搏杀,却不敢闹出人命,否则先皇必然饶不了他们。
不过就算这样的搏杀,时间长了,先皇心里也清楚,便闭口不言,只让他们好好学,以后按着祖宗规矩。
祖宗规矩,不就是嫡长子十四岁听政,十五立太子,其他儿子十六听政,好好辅佐。
但先皇是没有皇后的,哪来的嫡长子。
等于又把大家放在同一起跑线。
有人说先皇不怎么去后宫,对孩子们感情不深,也不了解他们实际的能力,所以索性不管,大臣们也不觉得有什么,毕竟先皇身体康健,以后慢慢选都是可以的。
谁料先皇去得那么快那么急,说是死前好好的,还跟大臣们喝了酒,吃了饭,顺便处理公务。
等站起来的时候,脸色突然青紫,太医迅速赶来,先皇瞳孔已经一大一小,整个人呼吸停止,心跳也没了。
生死前后,不过一刻钟,这期间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如果苏菀听了,多半会发现这是脑出血的症状,喝酒熬夜猛然起身,整个人都不对劲。
这种病就是发作起来又急又快。
反正先皇死,没告诉谁是储君,也拉开天祥国为期三个月的争斗。
以先皇的威势,但凡多说一个字,当时满朝文武都会尽心辅佐。
可惜谁都不知道先皇想让谁当太子,甚至先皇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于是有了“精彩”的三个月,给先皇服丧期间那三个月,先是昱王跟丁老将军爱女婚事公布,接着又不嫁了,接着因昱王寡恩,人还没上位就想杀丁家满门。
丁英婉换他人嫁。
然后有了后面种种。
也就是说,今上从未得到圣人认可,也就从未得到老臣子们的认可。
毕竟他接下来做的事,很让效忠先皇的老臣不齿。
看着同僚丁老将军,为了先皇鞠躬尽瘁的丁家,死的死,散的散,他们如何不寒心。
所以现在朝堂的局面,也是有原因的。
大家相安无事就行,也不要奢求太多的君臣相得。
毕竟像先皇那样的皇帝,再也没有了。
可谢沛,此时竟然搬出了先皇?!
还用这些东西去讨好一个死人。
不对,不是讨好死人,是讨好那些老臣子们。
谢沛所做,就是在说,他愿继承祖父遗愿,他跟老臣子们一样尊敬先皇。
借此拉拢老臣子们。
这群老臣子们在朝中能量,虽说不如十多年前,可依旧是朝中的中流砥柱。
礼部书库老大人是一个。
工部尚书,翰林院几个老人,甚至还有几个阁老。
那个极爱吃的文渊阁大学士,就在番茄宴传出来的时候沉思许久。
现在的情况就是。
圣人不是看重大皇子,二皇子,明显慢待谢沛。
那谢沛也不强求,直接找了先皇当靠山。
他祖父是先皇,外祖是丁老将军,这两点,就够很多老臣侧目。
以后的他,再也不是单打独斗,背后有两位对天祥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朝中局势,再次变得不明朗。
谢沛这次从行宫回来,等着他的不是重华宫旁边磁器库的责问,而是两边势力的拉扯。
可惜姜贵妃暂时想不到那么深,只觉得谢沛太狡猾,竟然硬生生跟先皇扯上关系。
听着贵妃娘娘说完,旁边内侍小声道:“既如此,那圣人对先皇?”
应该是有怨吧,毕竟先皇也是他父亲,却从未夸过他一句,但凡有点优待,圣人登基也不至于那么艰难。
谁料姜贵妃摇头:“据我所知,他也只有仰慕。”
但仰慕久了,会有恨,唯独没有怨。
这点就不用说出来了。
谢沛不用太多车马,很快就能回京都,随行的还有外祖身边的老人,跟很多官员都认识。
不过,大理寺跟内官监果然都找过来,说有几个证据证明,那投井的两人之死跟三殿下有关,所以过来问问情况。
也只是问问情况而已,谁让谢沛敬慕先皇,还帮着先皇推广果蔬,已经让许多人夸赞。
事情也不好做的太过分。
他们此时态度不佳,只会让人觉得,他们对先皇不敬。
这种弯弯绕绕太复杂,苏菀也就听听而已。
可有一点,好像很多人都没意识过来。
谢沛冲着的,只怕不是磁器库的命案,而是太子之位。
现在已经是九月下旬,还有不到两个月,就到谢沛十五岁生辰。
还记得上一辈夺嫡的惨烈是为什么吗。
当然是没有早早册立太子,才会有那么混乱的场面。
用一句:“生人难道想重蹈覆辙,让骨肉兄弟相残吗?”
这句话在这种情况下简直是无敌的。
而且对圣人来说,他不知道谢沛到底是谁的儿子,所以一直猜疑。
但对老臣子们来说,不管谢沛是当初昱王之子,还是今上之子,那不都是先皇的孙儿吗。
还是丁老将军的外孙,这点是不会改变的。
如此一来,谢沛的身世反而没那么重要,反正对老臣子们来说没那么重要。
苏菀想明白这些,忽然觉得谢沛这个局估计早早布下,甚至他留下行宫就是想好的。
刚觉得自己是不是多此一举的时候,苏菀住所枕边放了一支行宫附近的桂花。
为何知道是行宫附近?
如今盛开又漂亮的桂花,现下只有玉华宫附近有了。
很多地方说盛开桂花代表运气好,有好事要发生。
谢沛给她这个,除了感谢,还有传递意思的想法?
不过最近谢沛怎么回事,每次都是送东西让她猜,什么岭南水果,什么盛开桂花。
这人怎么回事。
老老实实写信不行吗?
果然,当皇子的心思全都百转千回。
但看到花枝,苏菀也彻底放心,可以继续看戏了。
看来确实没什么事。
不过说的玉米食谱,却是要做起来。
时人吃玉米,多是蒸煮,吃着原滋原味,味道确实好,又或者磨成玉米面,也是不错的食材。
但少有煲汤的,只有苏菀做菜的时候,喜欢用玉米煲汤。
像之前的松子玉米,也是这一年左右从宫里慢慢流传到宫外,多了些吃法。
苏菀做过许多饭菜,基本都不会避讳旁人,就连之前的麻辣烫,臭豆腐,都是在厨房做,丝毫没有藏着掖着。
所以有心人只要想学,自然可学会。
虽说没跟现在这样把菜单整理出来,但也只是没机会而已。
从冰饮的天祥冰饮小册,到之后的番茄宴,她整理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给大众用。
麻辣烫臭豆腐凉皮,虽说没整理,但从未避着旁人。
跟着她身边的宫女们基本都知道一二,回头自己琢磨一下就能做出。
特别是麻辣烫,都是同样的方法做成,苏菀可没说这是自己的专利,勒令周围商户不准开麻辣烫的店。
所以如今想要做玉米食谱,基本是同样的想法。
苏菀正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让玉米食谱合理的放出来,就听重华宫谢沛那边传来消息,说番茄宴是位高人所做,能得到也是偶然。
剩下的玉米,红薯,花生食谱,还请天祥国百姓出谋划策,想出多种吃法,不枉先皇辛苦一场。
若做出好的菜肴出来,那重华宫重重有赏。
好家伙,这根本不用自己费心费神来做,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外人可不知道皇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只晓得皇家嫡长子确实英明神武。
一时间民间兴起做玉米的吃法,而且现在正是秋玉米,红薯收获的时候,花生也在前一个月已经成熟。
毕竟秋天,秋收之后大家也没什么事,粮仓也充裕。
那就做好吃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