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表面工作还是需要做一下的,直接太过直白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情。
既然正事商量完了,也可以让尚书们回衙了,他们还有不少公事需要处置。
朱允熥看向道衍笑着问道,“大和尚,六部尚书现在并无空缺,你觉得这样可好?”
道衍赶忙回答说道,“殿下,以臣愚见,如今六部并无空缺,实在是政局平顺之表现。”
这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六部当中要是出现大量的空缺,那就说明朝局不稳。某一部要是有大量空缺,说不定就体现了某些方面上出现了大案。
开国之初动不动六部没了尚书,左右侍郎都偶有空缺的样子,那就不太适合现在的朝局了。
不过道衍还是说道,“殿下,六部尚书之中,俱是陛下简拔之能臣。”
朱允熥笑着问道,“怎么?难道还要我贬戍几个才好?”
按照有些惯例,新皇登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换上大量的自己心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掌控朝局。
有些时候为了新皇,上一任皇帝会故意贬庶几个重臣留给新皇施恩。
可是现在的大明似乎没必要这么做,原因就是现在的大臣看似都是老朱提拔起来的。但是有些人,也会被认为是所谓的太孙党。
道衍一瞬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有些‘惯例’在如今的大明朝真的不适用,那么做就显得是有些多此一举、贻笑大方了。
如果算上马上就要走马上任的刑部尚书暴昭,六大尚书自然也就是老朱提拔起来的,这一点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是这六大尚书,实际上也都是在太孙被册立后换上来的,甚至有不少就是按照太孙的意思来安排。
这类的情况在五军都督府更直接、更明白,所谓的五军都督府现在主事的人基本上都是和太孙关系非常特殊,也都是太孙换上去的人。
要说掌控能力,五军都督府更直接。毕竟这位皇储被册立以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掌军、再掌政。
朱允熥就笑了笑,对道衍说道,“好了,你先帮忙拟好旨意,过两天就该宣旨了。”
老朱抱着胖娃娃来了,“咱听说你召集尚书们都来议事,难不成是有大事?”
“刑部尚书我还是觉得暴昭好一点。”朱允熥就开口说道,“先用着呗,以后若是再有合适的,到时候再考虑换个就是。”
老朱琢磨一下说道,“这事你看着做就是,暴昭任刑部尚书的话,咱觉着怕是难有大功,只是刑部也不至于出纰漏。”
张福生很有眼力,立刻开始去哄朱文垚。这小子喜欢有动静,喜欢有人逗他。真要是抱着停留在原地,这孩子就要开始闹了。
所以为了给皇帝和太孙提供一个说话的机会,文华殿的这些人就要努努力了,小殿下开心了才不会闹着要走。
“我先前看了些田地、户籍,总得来说还是涨了些。”朱允熥颇为开心的说道,“我大明人口、田地越来越多,这就是好事情。”
老朱随口问道,“从江南迁来的富户等等,这些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朱允熥颇为得意的说道,“现在有些勋贵人家、还有锦衣卫、北镇抚司,在江南不少地方名声更臭了。”
老朱就笑着开口了,“他们名声臭了才是应该,若是这些人都在爱惜名声,咱就要担忧了。总要有些得罪人的事,就该他们去做。”
朱允熥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现如今也有人或明或暗的说过一些,觉得我这有些爱用锦衣卫,不是明君之相。”
道衍等人低着头就装作没听到,皇太孙经常口无遮拦的说一些令人心惊肉跳的话。皇帝也是一样,对一些看似敏感的话题也毫不遮掩。
皇帝和太孙之间这么说也就算了,那是他们的事情。可是大家也都清楚,也就是那两位可以提,其他人提了就容易惹祸了。
在皇宫做事,有些时候就是该听的听、不该听的不听,选择性的耳聋眼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