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先生火烧宛城,以少胜多,实乃我辈楷模!”他语气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我定当努力学习,有朝一日,也能像诸葛先生一样,为江东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另一位学子也激动地说道:“诸葛先生不仅智谋超群,而且心怀天下,实乃大丈夫的典范!”他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我希望能够在荆州学堂学有所成,将来能够追随诸葛先生,建功立业!”
学子们的热情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点燃了整个学堂。
庞统见状,心中甚是欣慰。
他走到讲台前,展开一卷竹简,开始讲解兵法谋略。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声音洪亮,充满着力量。
“诸葛先生的战略思想,在于‘以正合,以奇胜’,即以堂堂正正之师,出奇制胜,方能克敌制胜!”
他一边讲解,一边在沙盘上演示,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子们。
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点头称是,时而相互讨论,学堂内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庞统讲完一段后,走到孙乾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年轻人,好好学习,将来必成大器!”孙乾感受到庞统的鼓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动力。
“先生,我有一个问题……”孙乾指着沙盘上的一个位置,疑惑地问道。
庞统俯下身子,仔细地听着孙乾的问题,然后耐心地为他解答。
夕阳西下,学堂内依旧灯火通明。
庞统的声音在学堂中回荡,他正讲解着诸葛亮在博望坡之战中的精彩战术。
突然,他停了下来,目光投向门口……
庞统的目光如炬,穿透了学堂门口逐渐昏暗的光线。
学子们也纷纷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原本喧闹的学堂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窗棂的细微声响。
徐庶先生放下手中的《春秋》,起身走到庞统身边,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徐庶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清了清嗓子,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学堂内:“诸位学子,今日所学,可否融会贯通?”
学子们纷纷点头回应,徐庶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为使诸位学子对兵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今日我将为诸位讲解,如何根据地形特点,排兵布阵,以奇取胜。”徐庶指着沙盘上用木屑堆砌而成的山川河流,语气铿锵有力。
他讲解之时,时而拿起木棍,在沙盘上指指点点,时而以手比划,模拟战场的形势变化,力求让学子们能够身临其境。
孙乾全神贯注地听着徐庶先生的讲解,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
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沙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的手中紧紧攥着羽毛笔,在竹简上飞速地记录着。
其他学子亦是如此,学堂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和徐庶先生清晰有力的讲解声。
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学堂内的每一个角落,给每一位学子的脸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仿佛他们正在沐浴着知识的光辉,心中燃烧着求学的火焰。
从江东远道而来的学子们,他们原本因战败而充满阴霾的心,此刻也逐渐被荆州学堂浓厚的求学氛围所感染,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