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养殖家禽家畜,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部队的物资补给问题,还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
对于日伪军的出扰,新四军第 2 师坚决予以沉重打击,毫不留情。一旦发现日伪军的行踪,他们迅速出击,以勇猛的战斗和顽强的意志将敌人击退,保卫根据地的安宁。
而对于孤立于根据地内的伪军据点,新四军第 2 师果断采取行动,将其拔除,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的范围。
对待顽军,新四军第 2 师则积极争取,希望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对敌。但同时,他们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反击顽军可能发起的进攻。
1943 年 7 月份,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然而,土顽却不顾这炎炎烈日,出动 300 余人气势汹汹地向新四军第二师驻守的全椒县西王集发起进攻。他们妄图凭借人多势众,一举攻破我方防线。但新四军第二师的将士们毫不畏惧,孤山游击队迅速响应,战士们个个英姿飒爽,斗志昂扬。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与来犯之敌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一时间,枪声、喊杀声响彻云霄。经过一番浴血奋战,土顽最终被英勇的新四军第二师孤山游击队击退,狼狈而逃。
同月,皖保 6 团及土顽 400 余人再次蠢蠢欲动,他们心怀不轨,向新四军第二师所在的定远县官塘集发起进攻。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新四军第二师的战士们严阵以待,他们紧密协作,战术运用得当。在战士们的顽强抵抗下,敌人的一次次冲锋都被瓦解,最终也被新四军第二师成功击退,铩羽而归。
8 月,暑气未消,桂顽 171 师的两个团又不安分起来,妄图侵扰新四军第二师寿县以南地区。然而,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新四军第二师淮西独立团挺身而出,给予了敌人坚决的抗击。淮西独立团的战士们同仇敌忾,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让桂顽的侵扰行动以失败告终。
1943 年 9 月,金秋的微风轻轻拂过大地。为了进一步全面贯彻精兵简政的重要指示,以达到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精简机关、加强第 7 师的力量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形势下,新四军第 7 师军部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重大决定。
决定让谭希林调任第 7 师代师长,肩负起更为重要的领导职责。与此同时,6 旅 16 团也跟随谭希林一同拨归第 7 师,为第 7 师注入了新的力量。
另一方面,第 7 师的朝北支队调给了 2 师 17 团,并改为 5 旅 15 团。为了适应新的战略布局和战斗需要,最终撤销了 6 旅的番号。
这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动,都是为了在复杂多变的战争形势下,使部队能够更加灵活机动、高效有力地应对各种挑战,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5 旅接到命令,迅速调到淮南津浦路西,并兼任路西军分区的相关职责。他们肩负起新的使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而 6 旅广大指战员在精简撤建这一重大变革面前,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觉悟和大局意识。他们深知,个人的得失与部队的整体利益相比微不足道,一切行动都应以抗战大局为重。
每一位战士都怀着坚定的信念,坚决服从命令,听从党的指挥。他们毫无怨言,迅速整理行装,准备奔赴新的岗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忠诚和坚毅,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革命本质。他们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甘愿付出一切,哪怕是面对艰难的抉择和未知的前路,也毫不畏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