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巢南高林桥班家巷

程明远传奇 友源丛云 4661 字 1个月前

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巢和独立团肩负着新的使命。宣济民在统战工作中积极奔走,为部队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李元则在军事指挥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带领战士们厉兵秣马,准备迎接新的战斗。陈明远则不断为战士们鼓劲加油,巩固思想防线。他们携手共进,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全力以赴。

1945 年日本投降后,巢合独立团撤销,第一大队调归第 2 师 6 旅 17 团。李元调 6 旅工作,随第 2 师北撤。第 3 大队由程明远带领,继续坚持在定远、合肥一带活动。

虽然部队建制发生了变化,但战士们的革命意志坚如磐石。李元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而程明远率领的第 3 大队在定远、合肥一带,如同顽强的火种,坚守着革命的阵地,为后续的斗争积蓄着力量。

从成立巢湖支队到抗战胜利的两年多时间里,支队人数由 7 个连 600 多人发展到 10 个连 2300 多人。

这迅猛的发展,是战士们英勇战斗、无畏牺牲的成果,也是广大民众积极支持的见证。从最初的几百人,逐渐壮大成一支两千多人的强大力量,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成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2 年 12 月 11 日,新四军军部电示第 7 师,要求确立打通与第 2 师联系的战略方针。1943 年 2 月,建立巢湖支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方针,开拓巢湖地区,从西面打通两个师的交通联络,以利于协同作战。

在新四军军部的高瞻远瞩下,巢湖支队肩负起了这一重要使命。他们深入巢河地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交锋,克服重重困难,为实现两个师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不懈努力。每一次战斗,每一次推进,都是在向着战略目标坚定迈进,为抗日战争的全局协同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巢湖沿岸和巢北地区是一个老游击区,有较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巢湖支队成立以后,按照一元化领导的原则,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军队和地方党组织的建设积极正确建设,深入发动群众,机动灵活地开展对敌斗争,使这条长达 100 多公里的交通联络线始终保持畅通。

凭借着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领导,巢湖支队与当地群众紧密相连。他们深入乡村,宣传抗日思想,组织群众参与斗争。在战斗中,他们灵活多变,巧妙地避开敌人的锋芒,给予敌人沉重打击。群众们则积极为部队提供情报、物资支持,军民一心,共同守护着这条至关重要的交通联络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传递着希望与力量。

巢湖支队成立以后,有支队政委余再励,副政委程明远兼巢合庐中心县委书记、副书记。支队和中心县委机关设在巢南高林桥的班家巷。1943 年 12 月,巢湖支队改编为巢北支队,同时成立巢合行政办事处,主任张帜,支队、县委和办事处都迁到定远白龙厂一带。

在巢南高林桥的日子里,余再励和程明远等领导带领着队伍积极开展工作。而当迁至定远白龙厂后,他们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坚守使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懈奋斗,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迁到白龙厂以后,管辖的范围南起巢湖边,北到白龙厂,东近古河,西临合肥,下辖 5 个区,即合二区、巢二区、合五区、元疃区、磨店区,每个区都设有区委、区政府,区下设有乡,区乡都有自己的游击武装。为了及时护送过往人员和传递信件,还设立了一个交通总站,站长赵斌。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各区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区委和区政府积极组织生产、开展抗日宣传,游击武装则时刻警惕着敌人的动向,保卫着一方平安。交通总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