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年 7 月,中共舒无地委撤离皖中地区后,原辖各地党组织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为继续领导皖中党的工作,中共皖东津浦路西省委决定,原舒无地委改组,成立中共巢湖地方委员会。
这一决定在当时的艰难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皖中地区党组织的存续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新成立的中共巢湖地方委员会肩负起了重大的责任,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开展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为实现革命目标而不懈努力。
中共巢湖地委会书记周新武,副书记纪正,委员赵君哲。
在他们的领导下,中共巢湖地委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当地的革命事业和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地委由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巢县独立营掩护,坚持巢县西北的淮南铁路两侧以及巢湖周围地区的抗日游击斗争,保持皖东与这一地区的党与新四军交通联系,保护和发展区内党组织和抗日力量,领导合含巢无中心县委、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巢县县委、巢庐县委的工作。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英勇无畏地与敌人周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地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处于游击环境中,地委未建立工作机构,由地委书记周新武监管组织工作,副书记纪正兼管军事工作,委员赵君哲分工宣传工作。
7 月下旬,地委命无为县委先期返回无为地区恢复工作。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努力开展着各项工作,为革命事业的推进默默奉献。
9 月中旬,地委奉命与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委孙仲德率领的一部武装渡过巢湖,进入巢县南山区加强领导,秘密恢复皖中地区党的工作。
他们的行动充满了艰险,但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未来,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一艰巨的任务之中。
为方便工作,地委也使用原舒无 地委的名义。同期进入巢县无为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则对外以无为游击纵队的番号活动。
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下,他们有效地开展工作,与敌人进行周旋和斗争,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0 年秋,新四军军部拟率部渡江至无为北上。为此,地委布置无为县委并配合有关方面开展接应渡江准备工作。
在这重要的时刻,所有人都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为新四军军部的顺利北上提供坚实的保障。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数百名新四军干部战士先后由皖南突围过江至无为等地。
这些突围的干部战士历经艰险,带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来到无为等地,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
地委随即根据中原局指示,组织领导了对突围人员的收容安置工作,保存了革命和抗日骨干力量。
在这艰难的时刻,地委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责任感,为革命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1 年春,根据中央和中原局的决定,皖中地区的新四军部队重新组编。不久,成立了新四军第 7 师,执行坚持皖中,恢复皖南地区抗日阵地的任务。
这一重要举措为皖中及周边地区的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最终的胜利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