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槐林嘴上凤凰台 革命烽火岁月

程明远传奇 友源丛云 3579 字 1个月前

宋代罗愿《新安志》“嘴”中记载,槐林嘴,在十字河上,有槐林宫,临湖。

巢湖市1985年地方志记载镇边一嘴延伸入湖,嘴上有很多槐树,镇以此得名。十字河,又名石茨河,石次河,河上有一石拱桥,年代久远,现在包裹在316省道石次河段。

槐林宫就是现在的圆照寺,过去叫巢湖庙,巢湖寺,娘娘庙,和中庙是姊妹庙,隔湖相望。

槐林嘴上凤凰台,现在叫鱼石崖,沙泥呈朱砂颜色,比较结实,赖浪侵袭 ,特殊的岩石层形成,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

槐林嘴,盛产渔网。从清朝的缫丝技术进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种桑养蚕业。缫丝其一可以为丝绸业提供原料,其二,蚕丝可以织网捕鱼。槐林嘴就是蚕丝网的重要产地,纯手工织网,十分的辛苦。蚕丝比较细,网眼小,蚕丝网的下水深度也很有限,不过四十、五十公分。蚕丝网织好网片,需要装扎。上面是毛草浮子,下面是陶泥烧制的渔网脚子,扎网的工具是篾梳子,扎网的线是细麻,整个的蚕丝网加工的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侵猪血在屋檐下晾干,主要是增加渔网的重量和赖用程度。

因为在以后的章节中要提及槐林嘴的蚕丝网,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

程明远1926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程明远主要以木匠的面貌出现在合肥的大街小巷,为革命而奔走。

汪胜友,1871年出生于一户贫农家庭,槐林嘴大汪村人。父母早亡,他小小年纪和两个哥哥相依为命。30多岁时,汪胜友与大哥一起

由巢县漂泊到湖北汉口谋生,进入京汉铁路江岸机厂做工。

但是,霸占着铁路的军阀不但欺负沿线的老百姓,还想尽办法压榨铁路工人。汪胜友每天当牛做马,一天干十几个钟头,只有几角钱的工资。工人受伤厂方不但不给治疗,还要扣工资。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工人进车间就没有了自由。上班时间不给喝水,不给上厕所,下班还要被搜身。监工对他们张口就骂,举手就打,简直不拿他们当人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收入,铁路工人纷纷拿起“罢工”武器。在工厂主眼里,汪胜友是个“刺头儿”,罢工闹的最厉害的有他,代表工人们出来谈判的也经常是他。因为,汪胜友办事公正,乐于助人,积极为工友们争取利益,工人们都说他“为工人们打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