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平见到这个阵势,非常高兴。他又对张春发和韩秋表示感激之情,然后提出让韩秋去县衙做账簿郎,管账目。韩秋欣然接受,他已经考虑很久了。

韩秋是个聪明人。他明白一点,在官场中混迹,没有关系背景根本活不下去。他需要一份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安逸的生活。

县衙的账簿郎就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这个工作比较繁琐,但是每月有固定银钱入账。

“张大哥,麻烦你派人护送韩某去县衙。”韩秋拱手说道。

“没问题。我现在就派人送韩先生过去。”张春发痛快地答应下来。

韩秋跟着那些护卫离开县衙,往县衙走去。

路上,韩秋心思复杂。

韩秋并不畏惧县令的权威。因为他知道,县令大人只有六品官衔,远远达不到宰执之列。他的权力仅限于青州城,而且不足五十亩土地。这样的权力在韩秋看来不值一哂,完全可以视若无睹。但是他不能不顾及家人。

韩秋早就计划好了:等到安顿下来后,就写信回乡,把爹爹和妹妹接到京城团聚。

他的想法很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融入官员群体,获取他们的认同,建立人脉网络。

韩秋曾经是大儒,对各种社交礼仪、官场文化颇为了解。这也是韩玉林和韩玉霜喜欢和他待在一起的原因,因为她们的很多想法和见闻都与韩秋相似。

韩秋跟着众人来到县衙门口。他抬眼向四周观察,发现县衙占地不小,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宽敞的巷道,可供马车通行。

县衙门口停着几辆轿子,轿边有人迎候,看样子是县衙的家丁和奴仆。

轿旁站着四名武士,腰间挎刀,目光警惕地盯着进进出出的人们。

韩秋见状,猜测县丞杨永昌应该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们是县衙侍卫,也是杨永昌的耳目。